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论回族婚姻及"女子不嫁外"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经典规定穆斯林不得嫁娶非穆斯林(或不信仰伊斯兰教者)的规则是回族婚姻通则,回族婚姻规则中没有所谓的“族外婚制”;回族“女子不嫁外”的婚姻规则自回族形成时期早已有之,是社会生活多种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后 ,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收继婚、抢婚制、世代婚、等级婚、入赘婚、买卖婚、抱斧婚等名目繁多的宗法性婚姻形态。在蒙古族历史上 ,宗法性婚姻缔结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父母主婚的原则、服从神权的原则和族外婚原则。蒙古族宗法性婚姻形态形成的原因 ,是由生活环境和历史传统、宗教和其他民族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者认为,原始人已经能够认识到近亲婚会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有意识地对这种婚配进行了抵制,这样就导致了族外婚的出现.如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嫡亲兄弟姊妹之间通婚的害处终于被发觉了,这就导致了在这一亲等之外去选择妻子.”英国民族学家L·费逊和澳大利亚民族学家A·哈威特在他们合著的《卡米拉罗依和库尔奈》(1880年)一书中也阐述了同样的观点.我国学者由于受摩尔根等人的影响,多数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林耀华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和宋兆麟编著的《中国原始社会史》就是这样,不但如此,他们还进而认为我国周代的”同姓不婚”也是当时人对近亲婚认识的产物,并把《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看作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据.林耀华先生在其《原始社会史》中认为:“经历了漫长时期的生活实践之后.到了早期智人阶段.人类进一步意识到近亲婚配的危害性……‘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周朝的制度.凡同姓不管血缘关系多远.就是相隔许多代也不得通婚.”我认为.以上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原始人还不可能认识到近亲婚的危害.至于说原始族外婚是由于原始人对近亲婚危害的认识而产生的.则更无从谈起了.我国周代实行的“同姓不婚”制度是原始族外婚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文献的形成情况,以说明基础性研究对形成科技文献的重要作用;论及高校在我国科技文献形成中的地位,以及为提高高校科技文献形成能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族外婚问题     
族外婚问题是人种学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族外婚底发生系在极久远的古代,在原始群时期。考古学揭开了这一时代底物质遗跡(骨骸、工具等等),但考古学由于其材料本身底性质却很少能论及原始人底社会生活,在这方面,考古学主要是根据人种学底材料来建立自己的见解。而人种学则是以那发展更为晚后的阶段为依据来研究部落,甚至是最落后的部落。数十万年的漫长时期,仍不在人种学直接观察范围之內酥盅П匦敫菽谴胛颐堑?而对于过去可以提供或多或少显明影跡的现象来推断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我国各族人民,不但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而且也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光辉的历史成就,经历代前人搜集、整理、记录后,形成图书文献资料,收藏于我国图书文献宝库。其中不但有着极其丰富的汉文文献,而且还有着数量可观、具有珍贵价值的少数民族文献。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方音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原文化、诸羌文化、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因此,通过对西北地方音乐文献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各种音乐信息的序化和优化,使音乐文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文献搜集-文献组织-文献传播"工作流程的畅通,不但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求,也能满足学者对西北音乐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法经济学文献中遴选出47篇高频被引文献作为分析样本。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经济法和民商法是当前法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热点领域,出现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在期刊分布图谱上,法学类和综合社科类期刊是刊登法经济学文献的主体;在时间分布方面,2002年至2004年是高频法经济学文献井喷的阶段,我国法经济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学科背景来看,我国法经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法学学者为主、经济学学者参与”的局面。通过对被引频次的横向比较、作者自引频次以及引文的深度分析得知,我国法经济学文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牡丹和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对我国赏花传统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考证古今文献,分别从牡丹和芍药对我国赏花传统的贡献、二者所具有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牡丹和芍药对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CNKI-CAJD数据库为文献源,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2000~2013年我国翻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概括。由研究可知,我国翻译领域研究呈增长趋势,产生了许多高影响力的机构、作者、期刊、文献,同时形成了若干翻译领域研究热点,这反映出我国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态势。翻译研究应进一步重视机构合作,关注机器翻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史诗所提供的民族史料极为丰富。文章从民族学的角度对《格萨尔》所反映的婚俗和氏族部落构成及其发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招婿婚姻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导致其变迁的内在动力是宗族及其支配下的社会性别关系。在改土归流前,以女系血胤和女系财产继承为实质、以从妻居为表现形式的招婿婚姻具有一定的礼俗地位,并在土家族社会普遍发生;改土归流后,男系血胤和男系财产继承成为牢不可破的村落文化规则,招婿婚姻的数量下降,礼俗地位下滑;21世纪以来,婚姻市场上的"男多女少"格局巩固了土家族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宗族认同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渐衰落,招婿婚姻重新获得了生存空间并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3.
壮族婚姻制度受到族权的影响。其影响反映在换亲、转房婚、招赘婚、不落夫家等方面。要使壮族婚姻冲破族权的桎梏 ,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秦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残余及其婚姻状况对其后世政治势力演变和商鞅变法都有较大的影响。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婚姻关系混乱,形成了独特的母系贵族势力强大的局面。这与六国一脉相承的公族势力恰好相反,母系贵族势力往往一朝而衰,形不成能动摇君权的顽固势力,因此变法顺利实现,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秦国逐步走向强盛,继而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三河”地区是古西羌的发祥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通过对青海省柳湾等地古西羌人的考古新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羌人在大迁徙中与土著“东女国”等母系文化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摩梭女儿国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之下,如同昙花再现,这种返祖现象的存在不过1500年左右,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已有本质的区别,是封建私有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由秦兼并巴时对巴的氏族的君长征收赋税的税额推算出了巴的氏族的纳税人口,又由这以后减免氏族赋税的条款推导出的氏族中还存在五个与群婚相适应的群体家庭①.巴的氏族中的五个群体家庭与姜寨聚落遗存中的五个房屋群落的一致,揭示了他们的社会组织结构都由对偶同居的夫妻组合构成的群体所组成,是由群婚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过渡的中间形式.以261个纳税人口为框架所设计的三个表,说明了群体家庭人口的蕃衍变化,以及氏族内人员的流动,揭示了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氏族内五个群体间人员的自行运转与相互调节的机制,也表明了巴的氏族内五个群体家庭的推测有其真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申超 《南都学坛》2013,(6):17-22
张安世家族是汉代众多的官宦世家之一,自张安世受封富平侯始,传国八世,历经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这在两汉时期极为少见。据文献记载,张安世死后极尽哀荣,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近年来相关的考古发现有幸使这一史实得以印证。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了张安世的家族墓,出土铜车马器、铜礼乐器、玉器、封泥等大量文物,而其墓园形制规格极高。这一发现也证实了张安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张安世家族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持续发展,绝非偶然。张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及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紧跟时代潮流使家族逐步儒家化体现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发展特点;与当权者及皇室的婚姻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宗族团结使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等主客观因素造就了一个两汉时期的世家大族。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人类繁衍自己后代的文明形式 ,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早期满族的婚姻形态处处渗透了宗法的色彩和内容 ,以宗族家族利益为目的 ,财产作为婚嫁中介 ,严门第等原则成为制约满族婚姻缔结的宗法性因素 ;包办婚、收继婚、早婚、一夫多妻等婚姻习俗 ,反映了宗法的族权、父权、夫权在满族家庭婚姻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 ,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19.
兄妹婚神话是人们对古老风俗的历史记忆,是对先祖繁衍人类的推举和礼赞,它凸显了传统文学批评重伦理教化的实用价值期待,并往往成为文人实现社会诉求与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兄妹婚母题携带着形态各异的文人心态,其所对应的不同的社会解读与诠释指向,恰好反映了神话母题的自洽性特征与人文诗性的拓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帝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故而黄帝神话传说中便呈现出诸多东夷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