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199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第一届彝族国际火把节以来,已经形成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制度,现已成为凉山对外形象的品牌及凉山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更是让世界认识凉山、了解凉山、了解凉山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奴隶制社会法律研究的可喜成果──《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法律制度研究》读后徐晓光1956年民主改革以前,四川凉山彝族社会长期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种社会形态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之久。在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内,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为什么能存在这样长的时间,原因固然很多...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勾勒了四川凉山彝族漆器生产现况和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变化及社会文化原因。认为凉山彝族的传统漆艺风格独特,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漆艺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漆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漆器大众化的生产趋势和精品的减少,导致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正面临消失的危险,需要加强研究和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服饰远承汉晋先祖服饰的流风遗韵,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蕴含了区域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的丰厚内容,集中反映了彝族在美学、宗教、习俗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山彝族服饰的款式风貌 凉山彝族服饰为人所知,男子椎髻、着裤;女子戴头帕,穿百褶裙。男女皆穿紧身窄袖饰花上衣,披擦尔瓦、披毡。这仅是最具代表性的外部特征。实际上,凉山彝族服装式样和  相似文献   

5.
彝家评模会     
在四川凉山彝族过年的日子里,马边县高竹营农业社召开了一次评模会。这天晚上,碧空浮着几朵白云,皎洁的月亮,为连绵起伏的高山撒下明灿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清代中叶为阶段的。在此以前,由于受制于物质生活资料及居住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彝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但从清代中叶开始,凉山彝族人口迅猛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分析清代凉山彝族人口发展的原因及其由此派生的部分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执行彝区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似文献   

7.
<正> 等级制度之森严,是解放前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内部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也是了解凉山真彝族历史从而判定其社会性质的一个关键,历来为有关研究者所嘱目。但凉山彝族内部的等级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凉山彝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和民族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8.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奇葩。在以往全国各大舞蹈赛事中,凉山彝族舞蹈作品屡获佳绩便是一个客观说明。研究彝族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不但对彝族舞蹈自身大有裨益,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言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奇葩.在以往全国各大舞蹈赛事中,凉山彝族舞蹈作品屡获佳绩便是一个客观说明.研究彝族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不但对彝族舞蹈自身大有裨益,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言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前学对宗教经验的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凉山具体案例,从宗教经验产生的基础、获得途径、特征三方面对凉山彝族宗教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凉山彝族的宗教经验以当地彝族宗教观为基础,以参加宗教仪式为主要获得途径,具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3.
张晓蓓  张胜琴 《民族学刊》2019,10(6):39-51, 122-124
彝族土司存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土司。梳理近代彝族土司在彝区治理权的变化,结合奏折御批、凉山碑刻、清代凉山历史档案以及民间口述史料来研究彝族土司的的地方治理,更能客观地展示其治理权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可见彝族土司职权的国家依赖性,权利变化受制于中央, 并且始终与黑彝存在利益博弈,其社会治理权在国家统一与国家动乱时,有着极大的不同。国家政权稳定,彝族土司治理权稳定并得到加强;同样,当国家出现危机,土司权利也受到威胁。近代彝族土司权利变化正好与国家统一受到威胁时的权力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摩瑟磁火 《民族学刊》2022,13(10):73-81, 138
《此木都齐》是凉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初具雏形的彝文医药经籍。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凉山彝族源远流长的医药传统,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彝族民间医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汉人的医药知识。它的产生标志着凉山彝族的医疗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认知和应对策略有了重大进步。是书在形成途径、文体形式、涵盖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彝文经籍有所不同,是凉山彝文经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16.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9,10(5):64-72, 118-120
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是较为复杂的,同时也是鲜明立体的。基于当前彝族文化呈边缘化、断代式发展的现状,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发展彝族民歌也应从物质、人本、媒介等多个方面予以考察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云南楚雄彝族民歌的推广发展先行,为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四川省文化界对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观念十分高远,因此,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大致可分为“点”“线”“面”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出“明星式”彝人歌手获取“流量”,重视新时代的彝歌基层教学、搜集整理、翻译和学术研究,以及利用现代传播形态体现彝族民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山彝族银饰艺术,是凉山彝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自成一体的工艺精谌、造型独特、华美典雅,用于装点美化生活的佩饰、生活器具与宗教法具等实用物的统称;这些古老精美的银饰涵盖了彝族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本土知识、民间智慧、神话传说、万物起源、历史事件和族群记忆等各方面知识;它既是凉山彝族民族工艺的精髓,也是造型艺术的源头,更是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53年前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让凉山彝族人民"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今天的凉山,又再次经历着一个快速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通过两次社会大变革,凉山彝族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凉山彝族人的主  相似文献   

19.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杜莉  张菁 《中国民族》2010,(11):52-55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生产的漆器,特别是木制漆器,以美观耐用著称。凉山山区盛产漆和木材,有制做木制漆器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因此这里的木制漆器业尤其发达。相传彝族的漆器是一个叫狄伍浦的人发明的,距今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过去,由于凉山彝族长期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制作漆器的手工艺匠人多是土司的被保护民或奴隶。他们技术不很精细,工具简单而不齐全,在非常艰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