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用富有感情的有声语言,清楚而响亮地去读,这就是朗读.朗读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阅读能力不强,那是决不能朗读得好的.因此为了朗读,我们首先要培养阅读能力.这样,朗读也就必然会推动阅读.不过,朗读和阅读是有区别的.阅读是一般地读下去,而朗读时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同时在速度上有快慢的变化,这就是要注意轻重徐疾.基于此,朗读者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有声语言之  相似文献   

2.
周纪扬 《新天地》2011,(12):433-43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年级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要求中,从低年级的“学习”,到中年级的“用”,再到高年级的“能”,不断提高了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可见,朗读贯穿了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抓英语朗读训练 促英语素质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好英语朗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这可从4个方面理解: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英语素质;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听力;朗读有利于快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素质;朗读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素质。强化朗读训练的方法及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强化朗读意识、注意朗读的感情、脑口心三位一体、正确运用朗读技巧等。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感情诵读、比较揣摩和着重朗读重点段落等方式,能有效地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贺敬之同志的抒情诗《回延安》感情浓烈深挚、炽热豪放,语言朴实亲切、精炼隽永,是一篇传统语文教材。怎样正确地理解和教好这首诗歌?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肤浅的看法和体会。一、给学生创造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想象和联想是诗人创造意境的重要艺术手段。教学诗歌时,师生的想象和联想是再现意境、进入意境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联想“境”,而且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把握诗人的“意”。《回延安》开头,诗人写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这一细节。教学时,教师先要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形象化地描述体现陕北地理特征的“境”,描述诗人以“抓”、“贴”两动作为主要特征的外形,使学生如有所“见”。接着,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诗人特定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切实抓好低年级朗读教学,从小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可以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 :“三分诗七分读”。这一说法印证了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公认的道理。然而 ,事实上当前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朗读能力的训练 ,而且这种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教改的深入 ,有的教师开始重视朗读教学 ,但对学生朗读的要求不明确 ,指导不具体 ,有走过场的现象。因此 ,课堂上很少听到读书声许多学生在朗读课文对不会根据意 断、添字、漏字、错读的现象十分普遍 ,更不要说读出感情和品味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弄清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朗读是语文…  相似文献   

9.
用声音把文字所包涵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就叫朗读.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讲读教学中,讲解固然不可缺少,但朗读也不能没有,在阅读教学中,默读固然重要,但朗读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固然主要是指默读的能力,但默读能力的获得是需有朗读为基础的;朗读是默读的先导,不会朗读也就不会默读.朗读,可以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诗是诗人生活的火花。诗是诗人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创造性想象的花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是这样,浪漫主义诗歌更是这样。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要引发学生的激荡情怀,才能引起他们的审美再造,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形成动人的艺术意境。关于这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和理解,影响到教学效果。所谓朗读,就是指出声地读。朗读是借助语言把无声的文字还原成有声、有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语言。朗读不同于说话,有其专门的技巧和特点,但朗读又不应有读书腔。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畅、达意、传情、自然。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有很多好处。课堂中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应目标明确、具体,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朗读方法应灵活、多样,朗读方式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朗读训练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玄学派诗人的男权意识与殖民话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许多评论家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诗艺、风格的细读分析上,而忽视其与世事的联系.但借助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双重视野可以发现,事实上,在玄学派诗人主将约翰*多恩常用的诗歌艺术手段如巧智、奇喻背后,有两种权力话语在运作:一为男权中心话语;一为殖民话语.这两种话语在诗人作品中无意识的反映,既有生理的、文化的因素,更与当时的整个时代氛围和诗人生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玄学派诗人以其创作的诗歌文本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殖民主义者建构"他者”的文本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寻找富于表情的色彩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之一.现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色彩各有其不同的特殊的表情颜色本身能有力地表达感情.在中国古代,祭祀用以表达人们的感情和理想,不同颜色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中,开口说话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好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谈朗读     
读可以分默读和朗读,朗读特别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以前感觉朗读就是念出声来,最多带点感情色彩。实际上过去对朗读功能的理解有点狭隘,过去比较注重对朗读的表现,通过朗读表现某种情感、某种氛围、某种情境.但这仅仅是朗读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古文教学中的朗读金玉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并且做好朗读示范。读得好,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学习古代汉语,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补充讲解、分析之不足。古文教学中决不能忽略对课文的朗读。...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修辞手法,名目繁多。比喻(figures of speech)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rhetoric)手段。我们在写文章或讲话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特别是在诗歌中,诗人为了使其作品富于感染力,激起读者的感情,经常运用比喻的手法。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两个令人神往的时期,就是“建安”和“盛唐”。这两个时期诗歌的共同特点,乃是艺术感染力强,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极易为读者所接受。《文心雕龙·明诗》指出建安诗风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而盛唐时期诗人的创作,还是符合并发展了建安时期的这种诗风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真情实感的境界。可运用音乐、插图、关键词句、感情朗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入境",使他们感受课文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