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太平天国到底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还是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史学界的看法颇有分歧,笔者根据近年来在浙江发现的太平天国史料,认为在评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关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太平天国对统辖地区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前期和后期有异,省区之间有别.本文想以浙江地区为例,论述太平天国与浙江近代化的关系。中国的近代化必须从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开始。太平天国时期,浙江最大的变化是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江南自宋以来为全国土地最集中的地区.到太平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的浙江农业沈雨梧一百年前的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中日(甲午)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改良运动李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在这次战争中,清王朝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并订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惨重的灾难,同时宣告了清王朝“自强”运动─—洋务新政的破产。也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尽管甲午战后中国重建海军出现重重困难,但复兴海军的活动并没有停止。在1896~1911年的十多年时间里,清政府在吸取甲午战争前经营海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开启了争取海军全面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经过重建的海军不仅在实力上初具规模,而且在战略上和体制上也终于步入近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所以,甲午战后海军重建过程,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在整个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契机,建立强大国防的呼声是新军编练的内部因素。新军的创建意味着中国军事近代化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开始阔步前进,新军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事思想、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吸收西方强国的经验,使得军队近代化大大超前于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的近代化。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造就了武器装备的不统一,军事追求至上的因素导致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宰地位,形成了军队私家化的局面,开启军阀统治中国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代蚕丝教育之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探讨面对近代西方及日本资本主义蚕丝生产发展和经济侵略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国蚕丝生产重点省份的浙江,如何以日本为媒介学习西方,大力发展蚕丝教育,培养新型的蚕丝人才,传播先进的蚕丝科学技术,以影响和促进浙江蚕丝业的进步,实现传统蚕丝业向近代的转型,为中国蚕丝生产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拓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吴剑杰甲午战争前,中国经历过多次对外战争。战败的刺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睁眼看世界,提出和发展了学习西方长技以维护中国传统封建政制的思想主张,“中体西用”成为甲午以前的主要思想潮流。甲午一役的深创巨痛...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规模留日学潮始于甲午战争后的1896年。“五四”运动前,社会主义运动在日本篷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在日的广大留学生深受影响。浙江是留日大省,浙江籍学生周恩来、陈望道等在日本留学时思想上逐步转为马克思主义者;部分浙江籍报纸杂志印刷刊登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论著。另外,以朱执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对...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黄顺力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堂堂“天朝”败于蕞尔“岛夷”,这一结局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而且也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直接促成了世纪末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一、甲午战前洋...  相似文献   

10.
张謇立志教育救国,热心近代教育事业;借鉴外国教育经验,规划出中国发展近代化教育的蓝图;致力教育三十年,建立起中国近代化的教育体系;注重教育方法,实施近代化教育方针;积极培养近代化人才。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主题意蕴、艺术趣味、语言韵律、体式章法诸方面大胆创新,为中国诗歌从古典形 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近代化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民初浙江都督蒋尊簋在任职期间对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作了重大改革,在整饬社会秩序、改善浙江经济环境、改革旧俗和实行地方自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改革反映了民初的浙江政情,为浙江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孜孜以求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先驱。他不仅对中国近代化从理论上作了大胆而又深入的探讨,而且在实践上为扫清中国近代化障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学术界对孙中山关于近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尽管有不少文章论及这一问题,但多局限于孙中山...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器和战争指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前三十年,日本锐意引进西学,推行国民教育,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了军队制胜的人力因素;而此阶段之中国依旧为没落的封建传统教育,所实施的洋务教育有很多局限,其时人才不济,民智未开,思想僵化,严重制约了军事近代化建设中官兵素质的提升。近代中日不同的教育路径与甲午战争的结局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清末浙江教育近代化的起步主要是凭借地方绅商的力量,那么在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浙江教育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薰陶的归国留学生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回到家乡大部分服务于教育界,有的创办法政、医药、工业等专门学校,有的主持教育行政事务,有的执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促进教育观念、管理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史学的近代化,笔者认为即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研究历史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新理论体系。它是在扬弃了欧洲中世纪史学的基础上,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这些新理论和新方法,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陆续被一些学贯中西的学者介绍到中国来,它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被批判地吸收,借鉴,并和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相融合,故而促进了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而在这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当推何炳松。何炳松(1890-194)字柏丞,出生于浙江金华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外力的冲击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文章从生活习俗和礼仪两方面对中盲社会习俗在新文化运动前的近代化状况进行研究,指出中国社会习俗近代化具有个性化、仿西性、爱国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对中国社会习俗近代化起到革除陋习,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并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习俗文化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