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言意之辨与视觉思维--兼及对海德格尔诗论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之辨提供了由"言→象→意"这样一条路径,它显示了言与意和象与意之间孰近孰远的关系;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对"象"与语言关系的阐释可视为对此的具体论证;由此可获得对海德格尔诗、思近邻说的新的理解;执此反思图像时代文学的困境,也可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困扰中外学术界多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劳动价值理论来揭示语言和思维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石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从哲学角度回答了语言与思维的产生孰先孰后、两者作用孰轻孰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关于假说的最有效结论还没有被证明。萨丕尔、沃尔夫自身也不是十分清楚是否完全接受了假说,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给出假说的定义。他们还不时地改变有关观点。斯坦伯格引用其他研究者的数据说明普通人和聋人智力没有区别。他的关于没有语言的聋人也能思维的论据,也反驳了沃尔夫假说。哈根有关语言相对论的实验显示会说两种语言的双语者在说话时可以随意从一种语言改说另一种语言,这只不过是进行语言转换,而不是改变思维方式。人们从许多角度试图来证明、修改或反对沃尔夫假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涵盖了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决定论(强势假说)和语言相对论(弱势假说)。本文通过讨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涵盖的两个基本观点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语言不对思维起决定性作用,语言影响思维。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强势假说的不足之处,即语言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所谈及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至今仍是语言学界甚至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先就假说的提出进行说明,进而对国内外以该假说为基础的各种研究进行总结,然后作者通过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假说要趋于合理化必须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加以区分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评思维语言假说的当代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语言假说(LOTH)的当代论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该假说的主要反对者从思维语言的语义、解释功能及其关键特征等入手,试图推翻思维语言假说;另一方面,福多本人以及大多数学者从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角度极力为思维语言假说辩护.  相似文献   

8.
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脑的发展与成熟直接决定着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又是大脑发展的外部有效刺激.本文旨在通过对儿童大脑发展的认识,揭示语言在儿童大脑早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外语早期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宗教同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抽象、最集中的反映,都是人们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二者有着更多的相关联之处。本文通过对宗教起源的初步探讨,通过对宗教与哲学共进历程的分析,来研究宗教与哲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家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从 1979年到 1983年这五年内主要围绕着“语言和思维孰先孰后”和“语言与思维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次讨论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共识 ,但仍有一些分歧。这次讨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观点 ,促进了我国学者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