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文革”结束前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左”倾指导思想的反思和批判,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党建国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积极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但两者“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又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是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基础上的拨乱反正和合乎逻辑的继承发展.正确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又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迸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围绕着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和 谐不断凝结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建国后两个建设时期,价值核心主题在第一阶段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建 立一个稳定的新中国,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把中国先进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张文显 《21世纪》2013,(3):12-14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以“农业是根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这在指导我们解决新时期突现出的新问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建设思想,为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先进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指导方针;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先进文化继承与借鉴的根本途径;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本方针;关于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绳认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是要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可分为三中全会前、后2个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发展可用“两个发展趋势”来概括性分析;“左”倾错误的原因是错误地运用了中国革命的群众斗争、阶级斗争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自己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形态、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需要建设,其中包括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制度建设和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经历了“奠定粮食制度基础”的建国初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探索粮食发展道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掀开粮食崭新篇章”与“践行粮食安全承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粮食是生存保障与发展根本,要始终将其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总结党领导下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的经验,对于今天探索我国粮食发展规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先进文化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毛泽东的先进文化思想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当前文化建设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艰辛探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先导。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思想;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思想;第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短短几年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的论证,坚持认为他在1918年提出、在1921年之后得到丰富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并把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俄国叫“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六十年后,邓小平以实践唯物主义作指导,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两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俄、中这样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 ,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 ,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 ,对于我们处理好新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国民经济大规模的健康发展时期,这种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国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即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背景剖析,探讨了其社会发展的理论动力。明确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做好的铺垫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别从社会主义矛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谈起,来研究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思想解放,将文革十年所形成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认真批判肃清长年的“极左思潮”,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NP)翻两番,使中国进入“小康社会”。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指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以及中央提出的关于“双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务院进行的“注意研究世界新产业革命与我国对策”的对策研讨,使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一个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制顺利改革,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十年。这十年间,学界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两个问题,我曾提出这样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从而也是以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作为主体的社会形态,追求的是社会公平、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在于改变自身受剥削的地位,变无产为有产。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80年代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个新的飞跃,顺利地克服了因苏联东欧的政治巨变所带来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国策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贯彻,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整体轮廓已经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了重大转变,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