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审制度派生于领事裁判权,是一项损害中国主权的制度,清政府作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没有收回,后经过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交涉、修约,最终收回会审公廨,结束了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恩 《老友》2010,(4):12-12
毛泽东托人看望顾维钧顾维钧是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著名外交元老。联合国成立前夕,中国政府要派出代表团去美国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派谁去呢?根据雅尔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档案和史实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证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后为争回山东主权、维护国家和民族权利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在列强环伺的国际会议上,也成功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为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打下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时期,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极好时机,中国政府曾就战后香港归属问题多次与英国进行交涉。由于种种原因,收回香港主权的目的没有实现。这次斗争的失败,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顾维钧围绕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所开展的对美外交活动。顾维钧当时虽只是北京政府外交部的参事,但他在对美外交中尤其在向美国透露二十一条的这件事上起了主导作用。袁世凯改变初衷决定透露二十一条,主要就是采纳了顾维钧的主张。这使得这一时期北京政府的外交具有明显的联美制日的特征。联美制日在当时不失为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一个可行的选择。问题在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与民国外交家们对它的期望总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然而,力主联美制日的顾维钧当时对此并无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世界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通过国际互动机制(如多边组织、会议、条约)解决问题,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因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倡导和推动民国政府参加多边外交活动。同时,作为民国政府的代表,顾维钧精通国际法,又深谙现实主义外交之道,在多边外交实践中巧妙掌握"原则"与"让步"的分寸,为收回国权、声讨侵略、争取大国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国际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尽管多边外交有不尽人意的一面,但我们不应因此忽视外交家利用多边外交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冲绳问题"在战后日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初期美国在冲绳实施军政统治,日本政府无力收回,遂将冲绳作为与美国进行媾和谈判的筹码,以牺牲冲绳的方式达到维护日本国家安全的目的,同时又竭力通过外交交涉的途径将冲绳的主权保留给日本,为日后从美国手中收回冲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迟滞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进一步伤害,从此中国外交出现了转机。拒约的决定是代表团独立做出,事后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政府的认可。代表团成员之一顾维钧在交涉活动中,坚定地将“废除不平等条约”理想付诸实践,同时讲求策略与方法,和会后期实际主持了代表团的工作,并将交涉活动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进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中国社会先后发生了两次旨在收回国家教育主权的运动,但两次运动由于国家政权性质的迥异而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第一次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实际成果是北洋政府针对外国人办学所颁布的6条规定,国家教育主权未能彻底收回。第二次收回教育权运动则是最后地、彻底地、永远地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必须以史为鉴,捍卫抽象的、终极性教育主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部分让渡具体的、低一级的教育权利与权力,以期寻求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中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为契机,开始展开旨在恢复主权的外交活动。而山东问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重大悬案。有关山东问题的谈判也成为中国收回主权斗争中的典型事例。但在山东问题上,以往的研究对中国政府(北京政府)的评价都相当低。它往往作为“五四”运动的打倒对象或委身于列强间斗争的傀儡,被描写为相当被动的一个历史“客体”,同时被给予“军阀政府”、“卖国政府”以及“封建政府”等否定评价。例如,俞辛停在其1979年的论文中认为,中国和会外交失败,“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11.
1918~1920年,中国北洋政府与美国、日本一起出兵西伯利亚。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北洋政府这一外交政策是国际国内多种矛盾交错杂陈、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有屈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一面,又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一面,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尤其是这次出兵收回了中东路的护路权、司法权和最高监督权。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主权一项项丧失后,而今收回的一项重大主权。因此,对此次出兵的影响及此后日、苏、中三边关系的变化,在方法论上,应坚持国家民族利益与阶级分析的辩证统一,以国家利益的原则来考察此次出兵的得失。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是在近代早期出洋官员中高度重视国际法的清朝官员之一。在弱国外交的背景下,他试图以国际法为依据,更正不平等条款,收回国家主权。他直接参与了中俄伊犁交涉、中法越南问题交涉等重大外交事件,并以国际法为依据,在外交活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的这些努力,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邮政脱胎于海关,由于历史的原因,邮政主权一直被帝国主义把持。特别是“客邮”的开办,不但破坏中国邮政主权,而且侵害中国海关经济。中国历届政府和人民为收回邮政主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通过开办国家邮政,统一邮政管理,加入万国邮联,签订外交约章等多种努力,最终撤销了“客邮”,统一了邮权,推动了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局面,然而,在外交方面,相对于清政府而言北洋政府却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一味地"卖国求荣",相反,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北洋政府还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寻求外交突破,改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外和约方面,北洋政府更是积极努力修改和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尽管这些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主权收回的日期日益临近,每一个关注现实的人都应该充分了解香港地区的历史。本文系统而详实地介绍了香港地区主权丧失的过程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与英方的交涉活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洋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政策和措施,不仅影响了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而且成为影响其内政的重要因素。巴黎和会上的对德和约成为各派相互攻击的重要理由,华盛顿会议上的山东问题引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而修约外交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削弱了北洋政府政治统治的威信。  相似文献   

17.
朴哲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3):134-140
乙巳年(1905)前后,为了抵御日本侵略,光武皇帝(亦即高宗)展开“密使外交”,以期收回主权。被幽闭的他。尝试了多种方法,虽然屡遭挫折,但是未曾屈服。正是由于光武皇帝反对缔约以及其不屈不挠的维护主权的外交斗争,为后来宣布“乙巳五条约”自始无效,提供了法理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清末围绕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日俄战争后,日本利用外交上的有利时机,于1907年8月以中朝界务问题为由提出“间岛”问题。“间岛”初指吉林光霁峪前图们江中的一块滩地,日本歪曲“间岛”真相,将其扩大为涉及延边广大地区的领土纠纷。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以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清政府一方面在延吉地区组织有理有节的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交涉,驳斥日方在界务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说,论证图们江为中朝边界。交涉后期,日方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晚清洋务思想家的近代外交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西交往的日益频繁,洋务思想家的外交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通过对主权观念的认识、对使节制度的建言、对交涉之道的探讨以及对国际外交准则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外交理论,由此形成了他们的近代外交观,并推动着晚清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