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泰伯"三让天下"是自古以来一致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历代以来,对泰伯"三让天下"具体究竟是怎样"让"的?究竟"让"了什么"天下"?究竟把天下"让"给了谁?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吴地民间,有些人为"彰显"泰伯具有至高无上的谦让精神,提出了泰伯既让周又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些电视媒体也对泰伯让周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说大加宣扬。文章通过深入考证,列举自古至今大量文献典籍的记载,无可辩驳地证明,所谓的泰伯让周让吴"三让两家天下",违背历史事实,纯属过度拔高、子虚乌有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贵在积累,积累靠什么?靠平时多读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身先士卒,为学生做阅读的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了榜样的重要性。平时我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以"有"为最高原则的哲学,"无"在其体系中没有地位,原因在于它以存在者为切入点,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以逻辑概念性方式进行思考。传统形而上学思考的一直都是存在者,把"有"和"无"规定在以主客对立为前提的对象化的框架中,海德格尔则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切入方式、追问方式和思考方式,以现象学的方法,从存在本身出发,用"如何"追问"无",用"畏"和"沉思"思考"无",使得传统形而上学发生了倒转。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科学解答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它的特质就是共同富裕;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又是检验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邓小平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三农"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把改革作为基本动力,把"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基本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应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衡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衡阳定位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三个打造和三个提升"上狠下功夫,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物质文化水平,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打造"生态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精神文化品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和谐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制度文化内涵,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每个衡阳人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纠结于这样两个矛盾的词——"革命"与"静悄悄",怎样的一场革命能以静悄悄的姿态泰然进行?如此静悄悄的革命真可以掀开教育本质的面纱吗?  相似文献   

7.
高军博士《纳税人基本权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契约论为逻辑起点。传统的税法研究,往往片面强调"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突出纳税人义务而忽略了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回避了例如税收为什么会存在?国家为什么要收税?收税的合法性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韩裔美国小说家李昌瑞的小说《说母语者》讲述了一个韩裔美国特工亲眼目睹同胞在纽约市的政治角斗中惨败的故事。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依托,沿着主人公身上的"背叛即自我背叛"这条主线,通过回到该事件的"伦理现场",解析其所经历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伦理结",便可以解答"谁是‘说母语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树 《老友》2011,(5):11-13
一个拥有1.5亿富余农民、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国家,"民工荒"却连年成为春节后的热点话题。不仅在传统的民工输入地——珠三角和长三角出现了"民工荒",在传统的民工输出地——四川、重庆、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出现了"招工难"。"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是局部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它的背后,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用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2007年,他遇到一个做养生产品、熟知市场的"贵人"后,摇身一变成了"神医"。那么,"贵人"是怎样帮助张悟本成为"神医"的?"贵人"又为什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谁发展,何谓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必须回答的三个重大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所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点",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词气",形成较完善的"词气"论;升华期,"词气"理论范畴进一步完善,最终在王国维的词学境界说中得到升华,以境界统领替代词气。  相似文献   

13.
从亡国之由的追问中,黄宗羲批评了士人阶层中弥漫的"市井之气"、"乡愿"之学及晚明以来士人不自振拔、逃禅等"风节委地"之士风。他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为故国尽死节并非唯一选择,其应然的应世方式是"持子陵之风节",傲活人世,竭力著述,"抱道不仕"新朝,在维系"清气"、"扶植善类"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仍然存在着信息不畅、内容针对性不强、管理缺乏整合、就业功能体现不足等问题,从微观角度提出重视"三个结合",加强培训宣传;加强"三个认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做好"三个联动",增强管理的有序性;实现"三个对接",促进就业程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在关注"法律平等"这一问题,如:中国古代流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西方资产阶级针对封建专制又提出过"权利平等",而我们现在宪法当中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不但是我们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像中国古代流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说法,它能不能上升到法律的角度,资产阶级提出的权利平等原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它是不是已完美无缺?还有我们现在虽然《宪法》中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人们又看到生活中有许多不平等的事情,这又会引发我们一些思考,法律平等是不是事实的平等?法律平等是不是绝对的平等?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本文就围绕这些来分析和探讨有关法律平等及人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思考,怎样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于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把大学生教育成"人",使学生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也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智、有理念、有理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7.
张正 《中华魂》2013,(10):22-23
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在绵延不绝的大山深处.有的乡村老师批评学习成绩不好的女学生,或是父母责怪不听话的女儿,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打把花伞看会去!"这个"会",是一年一度的地方盛会,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起会",前后持续三天,主要以麻江县龙山乡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马飞 《人力资本》2010,(4):11-11
U.S.News 2010.3你想要一生没有痛苦的经历吗?你想要事业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挑战吗?大多数人会很自然的回答:"是",谁不希望避免痛苦?这是个愚蠢的问题吗?实际不是,虽然痛苦的经历永远不会让你觉得舒服,但是最终会对你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践辩证法的理论展开,实质涉及到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问题,即追问实践辩证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黑格尔哲学表明,按照固有的内部联系来阐述一门"科学"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实践辩证法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强调对辩证法的实践理解,从而与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体系的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并以实践生成的主客体对立统一关系展开了对整个体系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三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清晰主线。这一主线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路径和性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在“培养什么人才”方面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阐发;在“怎样培养人才”方面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途径进行了新的论述;在“为谁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