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西式婚礼的引进,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五四运动对旧封建礼俗的冲击使得新式婚姻仪式逐步要替代旧的婚礼仪式"。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婚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羌族婚姻习惯法作为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在羌族婚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处理好婚姻法与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关系,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婚姻传统习俗,于1983年制定了施行婚姻法的<补充规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法制宣传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俗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与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法补充规定也面临着根据婚姻法和民族自治地方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修改,予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苗族婚姻习俗是苗族文化最集中的反映.由于地理环境、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苗族婚姻习俗成为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新时期的苗族婚姻,仍残存着古时的婚姻特点.因此,我们从法律角度研究苗族婚姻礼俗,对传承苗族优良传统文化与进一步改革苗族的陈规陋习,提倡科学、文明的婚姻,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婚姻法的贯彻实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姻观念逐步为边区人民所接受,人们摈弃了旧式的封建婚姻习俗,建立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风俗的改变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当代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史学研究领域,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都是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这里集中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概况,研究少数民族婚俗与现行婚姻法之冲突,洞析二者之间融合点。以期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仪式婚姻一直"合法"存续,婚姻仪式成为有效婚姻的要件。建国后,随着《婚姻法》的不断完善,事实婚姻逐渐被禁止,但并未灭绝,其中主要是仪式婚姻。从而导致仪式婚姻与婚姻法律的碰撞。在法社会学视角下,法律不止是被理解为官方的成文制定法,一些民间的习俗、规范、惯例亦可以被看作具有法律指数的规则。而仪式婚姻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同样可以发挥婚姻对两性秩序调节的意义。国家法律所做的不宜以强权使之灭绝,而宜宽容对待,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中的原始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皆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贵州少数民族亦不例外,至今在一些习俗中仍留有这一时期人类婚姻的遗迹。本文拟从诸多习俗中略加印证。 一 人类婚姻形态的第一阶段为血缘群婚。这一遥远而古老的婚俗,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还有反映。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婚姻法》颁布40周年,同时是第二部《婚姻法》颁布10周年。40年来,这两部《婚姻法》取得了巨大的功绩,婚姻家庭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平等、自愿结合的合法婚姻已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但也要看到,各种各样的违法婚姻还大量存在,尤其在全民“普法”以后,违法婚姻有增无减,尽管不是主流,但如果任其存在和滋长,势必妨害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违法婚姻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治理违法婚姻,本文试就违法婚姻的概念、形式、危害、成因及治理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婚姻现象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从侧面深刻地反映国家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和传统习俗,因而是了解社会的独特视角。罗马从共和制转向帝制这一历史性巨变,使其婚姻现象独具特色———姘合的出现,妇女婚姻地位的提高,离婚与再婚的盛行,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婚姻的缔结,婚姻法的不断完善等等。通过对这一时期婚姻现象的探析,会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罗马社会转型时期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可撤销婚姻制度作为我国婚姻法的一项新制度,其内容似嫌过简。我国婚姻法应顺应世界婚姻法发展的主流趋势,缩小无效婚姻的范围,相应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将18岁以上未达法定婚龄者结婚、欺诈婚、一方无性行为能力结婚、精神障碍者结婚等也纳入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对可撤销婚姻应本着保护弱者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夫妻财产是家庭的物质保障和基础,需要法律进行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婚姻观念的转变,夫妻财产的来源、类型不断变化,夫妻财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单纯的法定财产制度难以满足需要,而此时夫妻约定财产制则起到重要作用,能满足婚姻当事人的不同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仍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完善财产约定的内容,其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登记公示制度,最后在婚姻家庭法规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婚内强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内无奸由于其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婚姻契约论、报复论、暴力伤害论等理论的支撑 ,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权运动的发展 ,这一命题受到了刑法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该文从民法的角度对性权利这一人身权进行了深入剖析 ,明确婚内强奸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 ,并提出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解释我国刑法第 2 3 6条 ,承认婚内强奸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东北的婚俗文化,在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中,出现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婚礼仪式趋向简约文明,新式文明婚姻和自由结婚、自由离婚等新的风俗事象的出现。而促成东北婚俗发生嬗变的历史动因则是由于政治变革、文化潜移和民国政府政策推动等一系列因素合力共振的结果。虽然民国时期东北仍然保留许多的婚俗传统,但是这些新的婚俗事象的出现,无疑为东北进一步的风俗变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婚姻暴力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道德问题。研究我国婚姻暴力应该首先从道德问题入手,即从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道德观念、追求功利的婚姻道德思想、自由泛滥的婚姻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于婚姻暴力问题的关注,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区域差异视角对农村夫妻权力关系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农村女性在个人及家庭事务中的决策权有所提高,但农村夫妻权力关系整体上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妻子承担了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丈夫在家庭中更有实权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中以丈夫意见为主的比例明显高于妻子;“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在农村地区仍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同。研究还发现,中国农村夫妻权力关系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中国婚姻媒介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国2000多年的婚姻史,伴随着2000多年的婚媒演变,中国从单一婚姻媒介形式到如今"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婚姻媒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婚姻媒介中缺乏诚信的弊端从古至今一直是一顽症。在逐步法制化的今天,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以干预婚姻媒介中的失信。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伦理视野中,有些夫妻关系处于婚姻背叛的不稳定状态。中韩家庭剧较好把握了夫妻关系在历史转型期的变化,对婚姻背叛给予较大的关注,而对背叛婚姻的叙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伦理取向。中韩家庭剧婚姻背叛的叙事基本采取一男二女的人物关系模式。但是婚姻背叛的叙事情节和风格不同,中国家庭剧强化尖锐爆发性的矛盾冲突;韩国家庭剧采取含蓄的叙述方法,而且尽量弱化和净化正在进行的婚姻背叛的情节。对成为过去式婚姻背叛的态度,中韩家庭剧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家庭剧一般相对"宽容",而韩国家庭剧则是严厉的谴责和批评,这与各国不同的叙事伦理和文化个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对婚内性暴力受暴妇女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家庭暴力的研究和支持体系的建设开始起步。目前,在实践中仍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尤其是对婚内性暴力受暴妇女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研究阙如。文章从社会工作中常见的社会支持的基点出发,去探讨如何有效地支持婚内性暴力受暴妇女以及完善婚内性暴力受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调查江苏吴江农村213对外来南京婚配夫妇和292对本地婚配夫妇的婚姻质量发现:不同类型的对象对婚姻质量的总评价平均得分均在70分以上。除物质生活满意度外,外来婚配夫妇和本地婚配夫妇婚姻质量趋同。异地因素对于婚姻质量的各个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类型夫妇婚姻质量趋同的原因有社会现代化、对外地人及外来婚配家庭的歧视减少、外来婚配中的选择机制、家庭关系的相对简单化、外来婚配方及其家庭的自我婚姻调适策略等。  相似文献   

20.
夫妻侵权责任要求以夫妻侵权行为存在为前提,主观要求是过错中的故意,而非过失,侵害后果由婚姻一方向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在借鉴域外国家成熟的夫妻侵权责任制度的法律规定后,结合我国国情,从法理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三个方面论述构造我国夫妻侵权责任制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以完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