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然而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细化与整合、运转协同和效能提升仍未完全到位。回溯机构改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作为政府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构建阶段,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最富成效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建设强调权能配置和人员构成的民族性,逐步差异化设置机构、探索单一制下政府机构平衡设置等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合理汲取历史养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制体系,明晰特殊性职权和民族性职能,健全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机制,创新改革模式,强化地方参与性,切实破解改革难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是当前地方政府基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实施行政审批市县一体的制度改革和实践。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职能转变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制度化保障,通过全面下放行政审批权,减少审批层级,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链,建立扁平联动、协同监管、权责一致的市县两级一体化的新型审批制度,使审批效率得以提升,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与优化。与此同时,相关改革还面临着事权划分不到位、审批系统条块整合不够全面、下级部门承接能力不足、部分审批中介服务垄断市场等问题和挑战。因此,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要进一步继续深化和完善,需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夯实改革的合法性基础,完善审批链条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做好审批对接工作以提升下级政府承接能力,同时应实现中介市场充分竞争并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以来,各省市围绕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体系建设、便民惠民措施方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重点方面,开展了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工作。总体来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改革中仍存在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不够清晰、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较少触及、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够明显、改革中公立医院自身动力不足等问题与困惑。为了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应从明确顶层设计,完善各类配套政策,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与补偿力度,深化人事薪酬改革,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寻求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林义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设置,阐述自治地方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等,对于强化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逐步成为辽宁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因此,当前如何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进一步大力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方位分析入手,对政府如何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分配机制中,<民族区域自治法>建构了一个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利益的制度框架:自治机关享有优先开发利用本地区自然资源的权力;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应做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然而,这些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应当以改善资源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提升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民众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两个方面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康社会质的规定性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问题的研究与建设,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目前从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两个层面,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取得初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笔者提出在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建设过程中,应从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公众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完善,以期对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资源富集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资源税扩围的重点地区。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以中央政府提出的“适度分权”为原则,实现了从单中心管理到双中心治理的转变,为多中心治理奠定良好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多中心治理是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的方向,也是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顺利扩围的关键。文章将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的相关利益主体分成10个中心,包括中央级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自治区及以下级次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治区及以下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和地方协作部门、纳税人和涉税第三方机构。探讨其多中心治理机制,分别为税收立法系统与税收管理系统的“授权-负责”机制,中央与地方税收立法系统的“监督-协助”机制,税收管理系统内部的“领导-反馈”机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管理-遵从”机制,税务机关、纳税人与第三方机构的“咨询-协助”和“咨询-服务”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构建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的多中心治理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可通过多中心参与,实现顺利扩围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框架下,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改革试点,是摆在行业特色高校面前的新问题.根据综合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变革突破的路径在于强化顶层设计、凸显改革特色、下移改革重心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推行段尔煜在民族自治地方推行公务员制度是自治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也是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最终它能为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发挥重要作用。公务员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载体,是行政管理体系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自...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规范地方政府的编制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运行,使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成为是党和国家配置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进一步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而深化机构改革的前提,必须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管理自治权。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发展民族经济出发,民族自治地方税收法律制度亟待改革。要着重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税收权限的划分、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体系的设计这两方面来创新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质的规定性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现状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问题的研究与建设,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尽管目前从画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法律意识、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现存问题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期对今后如何建设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法律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摘要]“多民族背景”是民族自治地方在法治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行使法律变通权,将民族关系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个正当有效的制度平台和维护机制,推动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公民平等实现其法律权利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根本目的。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协商决策机制,建构协商司法模式,妥善处理不同民族习惯法之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关系,有效开展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工作,是改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现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领导工作的实践表明,民族自治地方行政领导活动既具有一般地方行政领导活动的共同规律,又具有民族自治地方领导活动的特殊规律,是二者的结合和统~。民族自治地方行政领导活动的特点便主要表现在一系列的“结合”和“统一”上。笔者拟对此进行拓荒性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第一,行政领导主体的特.久:地方性和自治性相结合、民主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德才能体素质与民族素质相结合、整体结构与民族结构相结合。民族自治地方行政领导主体无论是领导机关的建构,或是组织原则的实行,还是领导者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都带有一…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县制沿革中,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唐县县域分等、县衙机构的设置、唐政府对县令的管理以及对县政工作的检查考核等有关史事的清理分析,对唐代县制建设状况作出粗浅论述。文章指出,唐代县制的发展,保证了唐王朝地方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唐以后地方县政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族政治制度历史性飞跃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和推行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民族管理由传统到现代、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按照全面从严管理、适度民族化和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干部教育的原则,民族自治地方多措并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创办民族院校、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实践中培养锻炼少数民族干部,配合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吸收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参政等方式,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应深入探寻历史智慧,统一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健全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统战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突出关键岗位历练与源头培养,强化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而推动民族自治地方"五位一体"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职能和机构整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由试点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行阶段。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典型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对典型地方政府改革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与组织设置改革的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地方政府的改革实施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模式。根据各自职能与机构整合方式的不同,这些改革方案共同构成改革模式类型连续体,不同地方政府改革方案在这一连续体所占的具体位置由许多重要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及其导致的社会转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态势。这样的政治发展不仅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导致的经济结构的变迁直接相关,而且与文化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推动,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非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的扩散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20.
从一些典型个案来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形成了纵向政府间机构设置整齐划一的结构。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深圳、顺德等地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多样化与国家的统一管理并不矛盾。因此,调整纵向政府间关系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