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成功访问非洲,中非关系跃升至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加揭示出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即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需要。对中国而言,非洲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政治基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市场;全球战略的坚实支撑。对非洲而言,中国的援助、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政治互信是非洲实现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非洲探索自我发展模式的历程中,中国经验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非洲建立直接联系交往以来,经验交流一直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中非经验交流带上了不同的时代烙印,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非经验交流以交流革命经验为主;新世纪以来,中非经验交流则进入以交流发展经验为主的新阶段。中国发展经验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软实力,中国应按照平等双向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经验交流力度,既向非洲国家介绍中国的发展与治理经验,也研究借鉴非洲国家先进的理念与做法,构筑中非理念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是非洲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独立自主的有益尝试。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协定,自贸区协定自开始谈判到正式生效仅用时三年,快速启动但推进缓慢,建设初期即举步维艰。有别于现有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自贸区对中非合作的作用,文章着重剖析了自贸区建设初期阻碍各方达成共识的内外部深层次原因,重点识别了在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中自贸区面临的挑战。考察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应如何从自贸区建设的关键问题中发现机遇,共同推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致力于参与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发现,由于非洲各国领导人政治意愿不坚定、非洲各国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长期存在庞大的建设资金缺口,自贸区在建设初期进程远远滞后于预期。停滞不前的自贸区建设进程暴露出非盟内部存在已久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撕裂。多年来,中非合作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建设机制,取得了丰硕且具有互补性的经贸成果,世界格局大变革也为中国与非洲自贸区深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坚实的合作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了中国与自贸区合作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体现在对历史发展的主动性把握。非洲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支点,中国与自贸区的合作应立足中非合作的现实基础,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非更高水平政治互信,引领中国与自贸区迈向务实合作。中国应主动参与自贸区的框架与机制构建,建立与自贸区的长效联络机制,持续关注和支持自贸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采取多维度且灵活的关税制度,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依托技术变革,以企业为抓手,拓展中非合作新领域;持续防范风险,借鉴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非洲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造血脱贫提供中国方案。最终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和中非协同发展,服务于建设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史视野下,丝路交往是全球交往的典型样态。在中非丝路交往中,移民及其财富追求与城邦崛起是中非丝路交往发生的基础。朝贡、贸易和游历成为中非丝路交往的主要方式。流动的中国器物以特有的“物的表达”和“匠的精神”传递给非洲民众造物理念、审美思想和人文精神。非洲民众对中国器物及其技艺的接受不仅激活了他们艺术创造的冲动与智慧,还创生了新的艺术式样和文明生态。从传播至非洲的中国器物身上,不仅能映射出非洲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其艺术思想,还能映射出非洲民众对中国文明的接纳与转换,显示出古代中非文明互鉴的历史经验与交往逻辑。澄明此论,对当代全球国家治理以及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启动,计划中提出未来中非科技关系发展的宗旨、原则、领域、机构设置和实施方式等内容,致力于增强非洲国家科技能力的建设,实现中非共同发展。"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是使中非关系不断拓展与深化的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各国加强与非洲科技关系的回应。"中非科技伙伴计划"立足于中国和非洲科技的发展现实,对非洲科技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必将促进非洲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发展缓慢的工业化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非洲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非洲经济发展对"三网一化"建设需求强烈。与此同时,中国具备参与中非产能对接合作和非洲"三网一化"建设的实力:中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且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开展中非产能对接合作将从多方面推进非洲"三网一化"建设:改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状况;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并改善其贸易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非洲人口就业;加速非洲国家产业资本积累;提升非洲各国技术水平。立足中非各自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建材行业、电力行业和轻工纺织行业将成为中非产能对接合作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非农产品贸易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总量、贸易商品结构以及贸易市场结构。通过对中非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指数分析,探究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而测算2018年中国与24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实证显示:从整体来看,中非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均相对较弱,中非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仍有待优化和调整。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中非合作论坛等均对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潜力巨大型、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再造型,且潜力巨大型国家比例更高,中非农产品贸易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最后,提出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策和文化沟通,加快中国与非洲各国互联互通建设,提升非洲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非农业合作方式升级和内容多元化以及有侧重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等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快速增长.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给中国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平衡中非贸易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中国私营企业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中非经贸合作双赢,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洲国家的语言现状并结合国家汉语战略,新时期对非语言战略应以增进中非民众的深层认知和交往,促进汉语成为非洲人民广泛学习使用的语言之一,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进一步巩固中非关系为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增进中非民众的语言文化接触和认知,促进中国文化在非洲的接受与扎根,与非洲人民共建和谐语言社会。在未来的对非语言工作中,应通过加强汉语和中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增强非洲语言人才培养等措施来推动对非语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大力推进对非软权力外交。目前,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成体系:在制度层面上,中非合作论坛是对非软权力外交的制度表现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对非经济、社会软权力外交与对非文化软权力外交在具体领域中推进中非关系,组成对非软权力外交的操作层面。中国对非软权力外交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还要在克服现有问题的情况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既是对过去50年中非友好合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这一历史转型奠定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中非交流的领域与内容迅速得到拓展,日益形成一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合作局面。中国对非外交方式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等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还对如何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反贫困合作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合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中非合作反贫困的现实基础、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合作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合作机制、反贫困合作路径优化以及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快速发展,赴非中国公民人数日增,中国公民在非遇险遇袭之事件亦明显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外公民遇险国。随着中国国家利益逐渐延伸于世界各遥远之地,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难度和成本也在增大。中国公民在非洲究竞面临哪些安全问题挑战?中国公民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政府又该如何加强和改进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准确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对中非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在2006年北京峰会宣布了对非援助的八项政策,中非经贸合作区由此在非洲迅速布局,部分中非经贸合作区目前己初具规模,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独特的援助活动,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给非洲多重援助效应,能有效解决非洲的资金、设备、技术等问题,帮助非洲国家培养管理能力及自主发展能力。但这一新型援助合作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与企业要积极做好政策衔接、产业定位、竞争力打造及本地化等工作,以有效发挥其援助效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同时,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战略,出台新的对非政策。在大国对非战略中,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尤其引人关注。但两国的对非战略无论内容、实质,还是手段与效果,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战略的实质与发展趋势,领会中国对非战略的重要意义,并为推动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国内外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初步构建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环境评价模型,对非洲的19个产油国进行环境评价。然后从中非关系角度入手,并参考国际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情况,选取三个新的指标,以完善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安哥拉、苏丹等国投资环境较好,贝宁、喀麦隆等国投资环境较差,从而为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国与非洲关系中,中国对非洲的关系在缘起和演变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世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重大影响,具有明显的建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与埃及建交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长足发展,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非关系超越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利益至上和权力控制的价值取向与思维逻辑,建构起国际关系新模式,从而既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又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同时传播和实践着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为建构和谐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非洲的巨大进口需求和中国商品的出口需求得到完美互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非贸易,也吸引了众多的非洲商人到广州采购日用品,这其中不仅有非洲国际商人,也有“淘金者”.文章研究表明,无论非洲国际商人,还是“淘金者”,他们都是经过利益比较后才到广州的,他们迁移广州的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网络关系在他们的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强弱关系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迁移的决定过程中信息等弱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迁移后的适应过程中,强关系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关系网络的范围越大也越有利于他们适应广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