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取得个人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劳动力通过市场进入生产过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劳动力的商品所有权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特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论断,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出发,既合理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份,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突出了按劳分配。坚持了生产力标准,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般与特殊的原理 ,按劳分配可区分为按劳分配一般与按劳分配特殊 ,按劳分配特殊可区分为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在此基础上 ,概括分析按劳分配的“劳”和按劳分配的定义 ,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为两者实现和运行的条件相同 ,体现的关系相同 ,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相同 ,实现和运行的结果相同 ,因此 ,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一致 ,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始终存在和发生作用。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并在其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因此,从理论上弄清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作用特点和价值规律对它的制约作用,对于在实践中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主动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非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在本质上一致的。但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它的内涵、实现形式、实现范围、实现手段,还是它与其分配形式的关系,都与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表现出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正是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和荆州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研讨会”于5月底在古城荆州举行。本文拟就会议所探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主要观点作一述评。一、关于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1.现实的按劳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实现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中,马恩并没有直接提出过“按劳分配”这一名词,只是设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后来斯大林才把这一设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分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公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公平。平均主义分配或按资分配是造成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消除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收入分配之论点综述谢洁萍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关于按劳分配,马克思早有论述,中心意思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按劳分配不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按劳分配制度的涵义、历史必然性和性质作了理想描述,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的实现状况与其早期设想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如何看待两者的差距对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正解执行按劳分配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将价值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但它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种种矛盾之处。具体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严格对立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被严格界定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劳动包含范围广义化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将人与物的效用关系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暗含的对单一按劳分配体制正义性、合理性论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基本模式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四方式并存。这种模式突出地表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劳动者收入分配方式上,理论界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有人主张以以下几种方式做为现阶段的主要分配模式:(l胶劳动力价值分配论;切按劳动经营成果分自论;川资本雇佣制度与按劳分配结合论;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论等。笔者对这些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就必须摒弃传统分配理论中的空想成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从按劳分配走向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按劳分配有关问题的再思考赵玺玉,王连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条件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分配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理论上的新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再思考。一、公平、效率的统...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目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按劳分配是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载体。在现阶段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2、加强国家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缩小或控制收入差距,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收入和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平竞争规则,为劳动者创造均等的就业机会,促进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余陶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劳动力商品并非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劳动力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完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的所有权,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实现未必会通过雇佣劳动形式或劳动力买卖形式,若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将严重扭曲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社会主义财政是我国在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理解应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结合的必要性就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结合的可能性是二者存在的客观基础相同.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一定的矛盾,能够解决二者矛盾的结合形式是重合式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制度中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