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社会化”是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对道德社会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拟在孟子性善论基础上,分析孟子思想中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方式等,并据此对孟子的道德社会化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同时道德与法律的结合也是伦理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道德与法律结合这一问题,中西方所关注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思想以及西方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思想进行了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基础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从一种道德社会学角度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运作中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论证问题。作者选取了近年出现的“红太阳现象”和“村霸现象”作为典型个案予以分析,并系统考察了现代社会道德解释图式的五种主要理论,在个案研究与历史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地论证了中国现代社会之道德合理性基础,提出了三个方面或三个步骤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麦金太尔认为只有恢复西方文明的社会整体性维度,重建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具有统一目标的伦理生活,才能摆脱现代个人主义造成的道德危机.麦金太尔的这一思想直接继承了马克思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问题意识,但是由于其保守主义立场,使他完全无视马克思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现的那种“伦理潜力”,从而在根本上无法为现代社会提供出一种真正明确、具体的道德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中国传统道德和西方现代道德的现代适应性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弘扬中国优良传统道德,但从道德建设的基本取向看,更需要借鉴西方现代道德。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我国社会道德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同困境,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回避和轻视的问题.生命是道德的物质基础和价值来源,道德寓于生命之中,为构建真正能被人普遍接受和选择的道德框架提供思想基础.因此,道德要想真正走入人心,成为人的自觉向往和主动追求,就不能忽略对人生命本身的关注.置于生命哲学的视域思考道德认同现代困境的应对之策,就是要坚持生命本身为道德目的的基本原则,基于生命情感的充盈唤醒个体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并采用生命叙事的方式对人进行道德的教育,最终达到对道德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物道德自由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为核心的会聚技术发展,逐渐打通经典技术哲学和现代技术哲学的物质框架和虚拟框架的束缚,技术物的道德自由产生了许多探讨和沟通空间。本文从技术物的道德主体自由、技术权利自由、物准则自由三个方面,解析技术物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语境下道德自由何谓,以期为技术物的道德自由问题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印度、日本、中国均为东方国家 ,但各自的社会变革方式却大相径庭 :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赢得了民族独立 ;日本的社会巨变 (明治维新、战后非军事化改造等 ) ,则是以自上而下的革新为特征的 ;而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改良却统归失败 !仔细分析三国社会变革方式的不同特点 ,仅从政治的、经济的因素来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而从文化道德方面的因素分析更能令人信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一劳永逸地结束以暴力冲突为社会变革方式的历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 ,如要避免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社会动荡 ,就必须在道德建设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的非暴力因素 ,借鉴日本道德建设中的某些成功经验 ,吸纳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守法因素与沟通对话因素 ,从道德角度构筑起社会主义中国的稳定基石  相似文献   

9.
纵观伦理学史,对道德的研究始终未能超越自身的体系,未能从另一个学科角度进行探究。从政治哲学角度,以个体和群体的复杂互动关系为核心,可以对作为社会基础的道德问题进行新的解析。善作为道德的核心概念,是内化于个人自身的符合合群性要求、实践可使个人获取幸福的系列规则。而规则是变化的,据此可以将人类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封闭性道德阶段、多元化道德阶段和开放式道德阶段,三个阶段各有其政治学特征。还需要提出生命轮回的观念,希望扩大道德效用边界,消弭人类社会的道德危机和道德冲突,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德性伦理和规则伦理是西方道德传统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二者的分歧成为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这种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德性与规则、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以及正当与善的不同理解上。如何整合对这三组范畴的不同理解已经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哲学的理性概念与中国哲学的性理概念的有意识勾连,现代新儒家建构了一种道德的知识学,一方面高于西方知性层的知识学,"护住"中国哲学道德心性的主位性,另一方面却足以成就西方知识学之实,"开出"科学与民主.从这种道德对知识的胜利中,可以见出现代新儒家的良苦用心,但亦显现出与其良知的傲慢结伴而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当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知善不行、见义不为等道德恐惧现象。道德恐惧既区别于一般的心理恐惧,也不是对“道德”的恐惧,并与道德敬畏相互联系和区别,在心理构成要素、行为表现、社会效应上具备自身特质。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中尝试从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的角度再探析“道德恐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可以回应与解释现实中诸多道德恐惧难题,为当今中国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建设提供积极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现代道德建设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思想 ,而且要借鉴国外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思想。本文试着重从康德道德哲学中对理性的深刻论述中探究现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主旨在于说明现代道德建设要从社会人的理性本质出发 ,要发挥理性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 ,要强调理性原则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15.
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近代西方道德情感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 ,道德理性主义根深蒂固 ,理性几乎成了道德的同义语。十八世纪英国产生的道德情感理论 ,一反道德理性主义的常态 ,提出了丰富的道德情感理论 ,它标志着西方伦理思想由伦理理性主义向道德情感主义的重大转折。在此对近代西方道德情感理论产生的条件、主要理论主张、理论得失进行了全面论述 ,旨在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调整体系 ,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普遍的合理性的道德入手 ,提出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分析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之合理性 ,并探讨了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绕着救亡图强、启蒙民众的现实需求,梁启超提出了许多富有深刻意义的关于"道德"的思考。从本体论的角度,梁启超对"道德"设定了诸多含义,确立了道德利群和群己相谐的目的性,并从道德的特征上指出公德和私德两方面的内涵和道德"行非言"的本质。与此同时,梁启超将理论与现实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道德革命"的思想。一方面,进化论的思想为道德革命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改造近代国民劣根性的需求为道德革命提供了现实依据。梁启超所提出的道德本体论和道德革命的思想是近代借道德人心治理国家思想的重要缩影,对近代国民道德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区域道德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道德建设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足于现实基础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古代的传统信用观相比,现代信用观不仅重视从道德的角度解读信用,更强调从经济和法律的维度展开对信用的全方位解读。从道德、经济、法律三个角度来诠释信用,会使我们形成一个丰富、立体的信用观。信用固然是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营准则和为政之基,同时它也是一种资本和财富的体现,在契约社会里守信还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基于此,在构建中国现代信用观的过程中,既要重拾中国传统信用文化之精华,又要汲取西方契约信用文明之营养,更要建立完备信用法律制度之体系,最终形成一种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现代社会信用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现代企业的伦理思想历程和对中西方企业的伦理思想进行的比较中 ,分析了中国企业伦理道德滑坡的原因 ,并根据现代企业所采取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探讨了如何重塑中国现代企业伦理道德思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