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往往重考;他走的实际上是一条"讲宋学,做汉学"的路子:透发出一种重义理、重文化大义的"宋学精神",在现代科学理性的烛照下,闪烁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光芒,呈显出一种在史料中寻史识的"新汉学"的研究思路--陈氏尝谓"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正显示出他本人通过史料考辨"重建信史"的学术自信.基于此,陈氏自觉地将乾嘉诸老与西学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卓尔自运,建树惊人.陈氏的学术成就,足可视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界标.循此而向上穷波讨源、追溯本根,可爬梳出晚清、民初之际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学术格局的变革脉络;向下推源及流,支离漫衍,可透析出晚近以迄于今的学术风气、学术范式、学术路向的分合离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氏确为20世纪中国最具人文品格与学术魅力的杰出学者,是20世纪中国人文社科界罕见的足可与世界学术水平对话并取得领先地位的史学大师.正是陈氏,使中国史学跃上同情式考述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的改变,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以及"史学危机"引发的中国近代史学界大讨论,使人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产生质疑,"现代化范式"应运而生。"现代化范式"的兴起,提供新的历史价值观、新的诠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对推动中国对现代世界变迁和自身历史命运的认识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社会与之存在于其中的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后果.明确的批判态度是其显著征候,尤其对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批判最为集中和猛烈.目前的环境史学正突破始初的道德诉求和伦理色彩,深入到文明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动态过程之中,全面探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类拯救地球家园并自救的探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综合了新社会学与生态学取向并立足于具体研究的环境史学批判,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年鉴学派已经走完六十多年的历程。当它于1929年草创之时,还只是西方史坛中“一只小小的玩具船”,然而经过三代学者不断的探索和奋斗,它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中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其影响所及,不仅推动了西方各国史学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学的方向。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托扬诺维奇所言:“显然,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学者团体能望其项背。”如果说实证主义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应当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来法国史学乃至整个西方史学发展的主流。全面了解这种新史学,以期给中国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学科动因,是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独立发展的清代官方史学开始直接与西方文化遭遇,并由此开始了与西学拒斥和融合的过程.从思想层面看,官方史学坚持"西学中源说"和"华夏中心观",对西学中的思想观念采取了拒斥的态度.从方法层面上看,官方史学又能积极借鉴和吸收西学的治史方法,大量用之于官方史书的修纂,取得了很大成就.官方史学这种接受西学的"用",摒弃其意义价值的做法,与清代帝王"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的西学观完全一致.道咸以前,西学并未影响到包括官方史学和私家史学在内的清代学术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品格和治学格调.道咸以后,私家史学在西学影响下撰写了大批有真知灼见的史学著作,显示出史学发展的新趋势,而官方史学依然故我,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不足,遂为时代所遗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史学体系的发展始于先秦,此后绵延两千余年,历久未绝.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强烈的"求真"精神,坚守"实录"原则,在历代王朝的政治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功用.明清时期,随着文化政策上高压倾向的确立,旧有的学术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传统史学显现出明显的衰落迹象.与此同时,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下,中国学术思想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转向,中国本土与西方世界均产生了"新史学"思潮,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动摇着传统史学的立足之基,加速了中国传统史学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7.
蒙文通先生1932年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时,为同事张仲琳教授编著的《西洋近世史》作序,对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情势,提出自己明确的看法,并特别指出借鉴西方史学的必要性.该序是蒙先生在文化观点上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直接证明,为考察其生平与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法国调节学派凭借其对当代资本主义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历程的分析,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的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学术流派。不过,法国调节学派内部的学术思想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性,在其创始人阿格里塔(Michel Aglietta)的思路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被尽量多地保存了下来,可在其后继者那里,该学派的思想更多地转向了对事实世界的经验性研究,具体地说,就是转向了一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半期 ,梁启超、钱穆等资产阶级史学家在研究中 ,力戒门户之见 ,注重揭示各种学术思潮与流派兴衰的内在因果关系 ,重视汇通中西文化的学术思想及方法论的探讨 ;中后期 ,以侯外庐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清理发掘了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近二十年来 ,清代学术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内容涉及对清代学术史的专题研究 ,也有对清代某个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10,30(4):32-41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其因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以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而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中西史学的异趣问题,主要包括中西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异同、中西史学的进程和史学家的学术侧重点等方面;二是有关西史东渐的过程和细节,以及输入之后中国学者对其的接受和发展,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即对西方史学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回响作整体性、全盘性的论述和专题性研究,即探讨诸如文化史学、实证主义和心理史学等流派的传入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三是有关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与英国约克大学M.阿莫诺教授就如何研究中世纪英国宪政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当肯定斯塔布斯及其“牛津学派”的杰出学术贡献,但也须克服其“宪政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要重视依据“政治社会”这一新概念,来深化对政治群体与政治冲突的研究;“王在法下”的确是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但国王是否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则是由王权与王国政治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所谓的“兰加斯特宪政主义”并不存在;在这一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中西历史比较等新方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柱石,其核心内容是"仁",并在这一基础上儒家倡导民本、民贵、朴素的平等观及"和为贵"的大同世界,这些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权意识,对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阶级性,儒家人权意识并未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理论。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一方面弘扬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权意识,一方面要汲取、融合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自己的国情,发展现代人权理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历史理解力 ,是指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则 ,从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包括发现历史事实和符号差别的辨别力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力 ,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重构历史情境 ,把握历史条件 ,努力培养其历史理解力  相似文献   

14.
只有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去考察,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历史前提,是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条件.今天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危机并未解决,只不过随着矛盾和危机由一国范围扩展到了全球范围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回旋余地.随着全球性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和危机的加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探讨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既能深化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能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论证和学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讨作为政治团体的政党组织对促进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和发展的作用;二是党的部分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学术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江南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历史学曾经有过依据以“阶级斗争”等为代表的特定历史观来设定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种僵化的、从既有结论出发的研究难免会出现漏洞,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江南等地域为对象、尝试脱离战后历史学桎梏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意在分析中国特定地域的社会形态,吸引了多数研究者的注意。而如今,直接针对江南地域社会史的研究并不多,地域研究大多成为更大的问题意识中的一部分。如同战后的历史学史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地域社会史取代一般,随着日本的中国史研究者对江南这一地域看法的改变,江南地域史研究也在改变。目前,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强烈影响,单纯细致观察某一地域状况的做法已经难以得到有意义的结论。可以说,对某一地域的研究已经成了“东亚史”等更大的研究范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石柱,其核心内容是"仁",并在这一基础上儒家倡导民本、民贵、朴素的平等观及和为贵的大同世界,在这些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权意识,对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阶级性,儒家人权意识并未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理论.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一方面弘扬儒家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以及人权意识,一方面要汲取、融合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自己的国情,发展现代人权理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社会学在我国尚属于一门新发展的学科,由于学科历史较短,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定位原则不明确等。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既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环境社会学已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同时也要坚持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理论逻辑与我国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彭树智教授的学术思想及教育贡献源于他对人生境界的深刻觉解和坚实践履,基于他多年来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和理论探索的持续深入。彭树智教授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西北大学主持创建了全国第一所文博学院,建立了中东南亚博士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把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建设成为中国中东研究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而且在大学历史教材建设和博士生培养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硕的成果。从学术群体、学术思想和学术传承上看,西北大学的中东研究客观上已经形成独特的学派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