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本文概括分析了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并结合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特点,探寻适合湖南省自己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现代化以致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 必然伴随农业剩余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人口城市化。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促进人口城市化的问 题,成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要求,应当寻求多种转移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四种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相结合。并且实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众。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农村“多余劳动力”和“伪装失业者”。近年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理论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籍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成功模式的典范之一。日本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实行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客观上制约了劳动力正常流动。分析比较两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发展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第二、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劳动力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表现尤为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到2000年,我国约有2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就业。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大军向何处去,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争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8-2014年我国的相关样本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与人口城市化率、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结构偏离和农村中小学应届毕业生总数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其中,人口城市化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非农产业结构偏离和农村中小学应届毕业生总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具有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较小。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应以包括县城在内的大中小城市为主、县城以下的小城镇为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类型应向以专业型转移为主、兼业型转移为辅的形式过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应以跨区域转移模式为主、就地转移模式为辅。  相似文献   

11.
浅析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州有较多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近年来已有20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劳动收入,但是这部分劳动力占全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还较少,并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竞争力低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调查,论述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政府的服务、管理、引导的职能等措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风险,从而鼓励和推动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之互动性关系,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湖北省仙桃市和监利县给予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聚集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阐述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向一元结构转变模式的不适用性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大因素 :土地问题 (土地流转制度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和户籍制度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概念,看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制约其转移的诸多因素,认为农民素质和技能低下是制约其转移的内在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途径并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了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与市场,结果表明:辽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模式。该结果为辽宁的社会类型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要转移的数量大,而且转移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完成了职业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市民化).其成因在于长期的国家赶超战略和基于其上的多元社会整合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上的审视和转换,完成从赶超战略基础上的多元整合机制向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一元整合机制的转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元整合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理论为视角,从加强城市经济中心地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地转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学家经常挂在嘴边就是,第一是用工荒。为什么会产生用工荒?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我们已经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转变到劳动力有限、剩余的状况。我们知道,每年我们吸收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多少?每年吸收1000万人左右。5000万的剩余也就是8年到10年也就基本转移完毕,没有剩余劳动力了,这时候我们就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劳动力存量调整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是如何顺利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各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突现出来,模式分析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梳理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面对新的社会实践和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和剖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