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庄子的“以文为戏”“解衣般礴”“无乐之乐”,体现了“基于自然”的真正的艺术精神,对我国诗化小说、音乐、绘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倡导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研究,正是为了突破一般理论史叙述仅注重概念的逻辑演绎和史料学意义的局限性,着重强调美学进程的“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强调美学理论、美学观念及各种美学问题的学术建构方式和历史─文化规定性,在学术史范围内“重构”美学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学术建设的整体过程来确定美学的学术意义和地位,从美学发展与中国人文学术演进及其规律的历史关系来整体揭示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构造,以文化考察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和确定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明清绘画美学对“气韵”、“意趣”、“性情”、“兴会”等几个概念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明清绘画美学重技法、重趣的审美倾向,以及和当时哲学、文艺思潮紧密相关的时代特点。由此我们还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来把握绘画美学在明清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进行文艺批评时几次提到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在《卡尔·格律思〈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中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观点来责备他……’”;在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又说;“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明确说明了自己是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文艺作品的,并且总是把美学观点放在前面。对思格斯所提倡和肯定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何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或曰美学观点就是“按照美…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对于东方艺术,经历了从无视到偏见、再到正视并试图确认其独特价值的嬗变过程。黑格尔《美学》最早将东方艺术纳入视野,但因材料不足,并戴着他所界定的“理念”即“绝对精神”的有色眼镜,而不免充满偏见。20世纪初美国人芬诺洛萨研究东亚艺术并开始阐发东方艺术中独特的“理念”。1930年代英国人比尼恩在《亚洲艺术中的人的精神》中确认东方艺术中的“人的精神”,肯定其独特价值。20世纪中期美国人托马斯·芒罗的《东方美学》以“超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来指认东方美学。总之,黑格尔以降的一百多年来,西方人对东方艺术与美学的认识与研究相当有限,而且主要是从“理念”或“精神”的层面来做出评价的。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一种强调读者在作品阅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的文艺理论体系。借鉴接受美学中的“阅读期待视野”、“接受动机”、“视野融合”、“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对话”等理论,来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过程,以图认识其中的规律和本质,提高审稿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饶静 《理论界》2008,(5):172-174
当代文化研究中,强调“审美无区分”有助于美学从审美自治的幻想中走出来,从而使美和艺术更好地发挥认识和批判功能,也有助于实现美学学科的正义。另一方面在审美泛化的年代,文化研究则应在其内部区分文化和艺术,唯有施行“文化区分”,才能使以美学的公正概念来审视文化研究成为可能,是美和艺术对广义文化研究的批判和甄别。  相似文献   

8.
美学的抗争     
美学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体现了人类感性力量的抗争。在中西美学中都存在着“以理杀美”,即用“形而上”的“道”、“理”、“逻各斯”、“神”等来窒息、扼杀感性欲求,从而扼杀人们美感的理论。政治美学中把美学作为改革政治和改造人性的手段,则使美学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只有明确“美是目的”,美学才能从中介变为目的,才能获得学术“合法性”。也才能成为人性本身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意义上讲,形象思维是一种美的思维,早在二百多年前,被古人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登就在他的美学专著中提出了“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观点,他所创立的“美学”即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论”,后来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在他著的(美学》中发表了类似的见解。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形象思维是有美学价值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过程与审美评价必然会渗透到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因此,作为形象思维结晶的文艺作品,具有无可争议的审美价值,能给人以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形象思维的美学特征。一…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江淮论坛》2012,(5):84-89
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不仅关系到对该学科的性质、内容构成、学科定位等的认识.而且还关系到该学科是否能成立的大问题。对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的回答,背后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本体论预设前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美的本体问题就像恒星世界中的一个缠绕难解的“双子”结构。当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已成为国内美学界最流行的观点,用“审美活动本体论”来转换“美的本体论”已成为国内各主流《美学》教材的通行做法。这样的观点恰恰是预设前提的传统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是在相应的美的本体观念作用下对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错误认读,也必然会遮蔽对美的本体阐释的多种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美学必须对“生态”进行再定义。不恰当的“生态”阐释会使生态美学重归主体论美学或陷入抽象的一元论美学。“生态”的再阐释应是大道形上学根基上的再阐释,“生”即“大道生生”,“态”即“大化流行”,“生态”即天人一体、万物并作的本源性世界。建立在这一重阐释的“生态”之上的生态美学,将有可能突破主客二元对立、化解唯审美主义的僵化立场,完全地体现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美学5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美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通过美学大讨论形成了四派学说,为以后的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进入第二阶段,这是中国美学的收获季节,美学队伍空前壮大,美学领域不断拓宽,美学理论也有了创造性的突破:由原来的“老四派”发展为自由说、和谐说、生命说等“新三派”,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的21世纪,应该是中国美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它将负载着东方文化的古老传统,以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14.
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美学与所谓“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暴露了中国当代思想的无根性。这种无根性表现在否定的无根据性和否定之后思想生成的艰难。要使对“实践美学”的批评是有效的,首先要区分“实践美学”所属的文化地域维度,即它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其次要区分“实践美学”所属的历史维度,即它属于古典思想还是现代思想;最重要的是在这些维度之中的美的合法性的追问。当前在对实践美学的批评中所形成的种种观点总称为“后实践美学”。然而“后实践美学”之“后”,不是西方“后现代”之“后”,而是模糊的自然语言意义上的使用,因此又有必要对其加…  相似文献   

15.
美学回归自身闵军一80年代的美学热,实际上是由朦胧诗和伤痕小说开启的。美是借着这一股感性的东风而起飞的。然而,美学研究在近年来却日益摆脱掉它感性的大地,于是美学在顺着理性方向发展中,一天天虚弱起来。甚至于,美学书没有人买,根源在于美学不“美”,这是...  相似文献   

16.
民族审美意识是民族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民族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有关民族审美意识的专论很少,且均从传统美学的民族性角度来研究,与我们民族美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立论角度退异。因此,民族审美意识问题,无疑是我们民族美学理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审美意识的界定及其特性提出个人看法。一、民族审美意识源流及其界定在美学范畴中,“审美意识”概念包含的内容是最含混宽泛的。特别是审美心理学兴起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愿谈论有关“审美意识”的东西,相反,在美学史上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17.
《否定本体论》是青年学者吴炫的一本用力颇多的近著,也是他运用求异思维的研究方法在哲学、美学与文艺学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本副题为“超越中西方现有理论的尝试”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否定”的角度来探索哲学、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问题。这种哲学、美学和文艺学一体化的方式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其意图在于说明,美学和文艺学如果能有什么进展,取决于哲学本体论方面是否能有所拓新,而哲学方面的探索,也将在美学或文艺学等方面自然有所展开。首先,作者探讨的是作为哲学的否定问题。第一,关于“否定”其基本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道教也将“逍遥”状态作为得道后乐趣无限的神仙境界来追求。然而,道教是怎样将哲学和美学上归趋完全不同的道家之“逍遥”转化成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和”与和谐是中西美学始终关注的问题,它们都是在美学理念的滥觞阶段便被提出来,做为美学起始阶段的主要范畴,虽然它们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系统,但它们却决定了中西美学未来的取向。本文选取了中国先秦与古希腊音乐和谐观念这一切入点,试图从和谐入手,探讨中西音乐文化源头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刚 《南方论刊》2010,(11):59-62
福柯的“生存美学”是他对数千年来已经异化了的人性最深入的研究。“生存美学”的核心是“关怀自身”,强调重视自我,重视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以及重视身体体验。“生存美学”内涵是生活美学,重视现在美和生存风格的选择,提出“生活是艺术品”。“生存美学”的本质是追求自由,自身的自由和实践自由同等重要。福柯的“生存美学”指引人类走出异化的沼泽,寻求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