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农业走上专业化,加快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对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发展特征、历史作用进行探析基础上,提出加快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基本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大国,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之弊端、农业比较利益和农民素质均偏低、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农民结构性失业等。文章在分析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有助于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此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在探究中国现代化内部原因和动力基础上建构的中国式现代性的范导,而中国式现代性在农民思想中的确立则亟需通过农民启蒙来完成。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民启蒙的远未完成,使农民启蒙显得必要而迫切,只有通过农民启蒙,才能稳妥解决横亘在农民迅速发展的物质生活与遭受重创的精神家园之间的矛盾;才能在启蒙农民的过程中启蒙我们自己,建设农民的主体性,开发农民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也才能为启蒙反思开辟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分析了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农业商品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等方面的影响 ,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文明化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器,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关节点,农民文明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和终级目标。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和新一轮创业的突破口在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文明化,“三化”的互动发展将筑成农村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培育创业型农民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的创业农民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针对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和培育创业农民的金字塔原理.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没有一个大的发展,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农村不兴旺发达起来,农民生活不富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这是被历史发展证明了的,也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从历史上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农民,调动了千百万农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哪个时期“三农”问题处理好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就会不断前进,经济发展就会…  相似文献   

9.
吴家丕同志所著《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一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是一本资料丰富、观点明确、史论有机结合、视野开阔并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著作。 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国农民和农业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极端重要性;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客观地对合作化以来党领导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一分为二的总结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因而它对我们进行国情教育,特别是对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体道路和贯彻实施“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为代表的新农民群体,正在改写中国农民传统形象,有力推动中国农业的进步。他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承载者,中国"三农"未来的希望所在。同时,新农民群体的所思所盼,也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一生心系农民,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盼望农民富裕起来。他在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对农业问题始终十分关注。毛泽东认为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于如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中国历史与现实出发,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民问题的解决,提出并实践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思想,要求以现代化的生产力来改造传统农业。毛泽东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延缓了这一战略规划有效实现的进程。但是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探索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失误,也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亿万农民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完成的.政府通过优化农民的行为环境,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和汇聚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来,其关键是提供一套有效率的土地制度.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效率的土地制度的核心.不失时机地推进土地制度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进而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城镇化需要农民市民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需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还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因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亟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第4期目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已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当前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发展全局极其重要。具体而言 ,要重视保护耕地和水资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支持保护体系、合作组织体系 ,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农民。城镇化不可能解决全部"三农"问题 ,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并行不悖地进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在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盲目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标准 ,一定要认真结合当前的实际 ,分析中国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 ,从而选择适合国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性化。农业经营比较利益偏低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方面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都需要有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应设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协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可持续等方面作用于农业现代化。在小规模家庭经营生产组织形式下,农民缺乏种田积极性、难以与市场有效对接、农民收入缺乏提升空间和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会制约农业现代化;但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较好的效率和兼容性、便于降低生产监督成本、决策所需的信息费用低和存在强大的社会保障力等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根据中国现有国情,在坚持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情况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组织形式创新、实施农业补贴和建设生态农业等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发达、地域发展差距明显的江苏省为分析案例,针对农户建立精准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意义。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视"示范带动效应"、试行"大田规模效应"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