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球中长期粮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粮食供需的扩张和收缩、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于我国通过粮食贸易平衡国内粮食缺口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全球中长期粮食供需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首先分析了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均收入、饮食结构、人口增速、粮食价格及生物能源的发展,决定了世界人均粮食需求的走势,而粮食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受化肥密集度、土地开发程度、机械化程度和灌溉比例的影响。然后采用趋势外推和指数平滑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的假设,预测了2015-2050年全球粮食供给和需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粮食收益率期望增速降低,种植面积预期保持稳定,小麦和稻米人均需求预期稳定,玉米和大豆人均需求预期迅速上升,全球粮食供需预期基本平衡,但存在结构性失衡,稻米和大豆将出现缺口。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的长期粮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IDS模型量化研究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从城市化和中长期营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考查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年龄结构的差异,预测未来十年(2011-2020)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综合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的结果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整体粮食需求。根据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将在2018年第一次出现供求缺口,到2020稍稍超过5%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内部产业因素和受控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后发现:1992-2011年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状态多为贸易弱态和贸易劣态,总体处于基本安全和基本不安全状态,且口粮和饲料粮的贸易安全状态高于工业用粮;在粮食贸易安全变化趋势上,小麦贸易安全水平有小幅上升,而稻米贸易安全水平波幅减小且略有下降,玉米贸易安全水平围绕0值上下波动,大豆贸易安全水平呈“阶梯式”下降;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产业竞争力、国内市场行情、外部冲击因素、产业政策、受控可能性和国际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4.
李中岳 《小康生活》2003,(12):39-40
21世纪世界农业面临的挑战。据大多数专家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60亿增加到73亿。世界谷物需求将增加40%~50%。其中商品粮需求占70%。肉、蛋、奶消费增加所需要的动物饲料用粮将增加35%。发展中国家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将超过其他谷物。人口增长、城  相似文献   

5.
1949-2014年的65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在1949年的1.1亿吨基础上,以5个亿吨级的增量,于2013年跨上6亿吨的历史高度,2014年达到6.071亿吨。65年间的增量之多、增幅之大、增速之快,前所未有、举世瞩目。1984年登上4亿吨台阶起,超越美国稳居世界第一产粮大国地位,实现了人均占有的世界水平的赶超,使温饱步入小康生活成为可能,坚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65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成效,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央大政方针推行的成效,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成效,是国家惠农优粮实施的成效。依照65年间我国粮食总量增长、单产提高以及多熟种植发展轨迹及趋势,预计到人口峰值逼近的2030年,我国将能形成一个新的亿吨级的粮食生产能力,登上7亿吨级的新高度。对此,强化我国政府在粮食生产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认真总结“十一连增”的宝贵经验,极尽可能地避免历史时期的“超常型波动”,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的宝贵经验、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今非昔比的农业现代化条件,新的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形成应属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3年—1994年度世界粮食产销比1992年—1993年分别下降了4.5%和7.5%,而到2010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估计也将从过去20年的2.3%下降到1.8%。报告指出,1993—1994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将从1992—1993度的19.64亿吨下降到18.79亿吨。其中,以玉米为主的租粮,从8.71亿吨减产到7.91亿吨。减幅达9.2%。稻谷产量也从5.26亿吨下降到5.2亿吨,减幅达1.1%。小麦则从5.66亿吨上升为5.67亿吨,增产100万吨。(二)我国香油等土特产品在韩国受欢迎。去年以来,我国精装香油、豆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94年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其《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形势作了灾难性的预测,断言“中国在2030年将出现2.6亿吨的粮食缺口,人均消费量从现在的300公斤升到400公斤,总消费量将达到6.41亿吨,进口赤字将达到3.78亿吨,届时将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增加出口来解决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中国巨大的粮食赤字不仅会导致其经济奇迹的结束,而且会引起世界粮价的高涨,从而危及非洲和西、南亚等缺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粮食单产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粮食单产的收敛分析有助于预测粮食生产潜能。对1980年至2012年全国30个省区市稻谷、玉米、小麦三种主粮单产数据的收敛分析发现,传统收敛β收敛与σ收敛的分析结果相互冲突,并且与现实不符。而俱乐部收敛分析发现,稻谷单产全国范围内趋于收敛;玉米单产同样在全国范围内收敛;但小麦单产则不存在总体收敛趋势,而是收敛于三个不同的俱乐部。进一步以“俱乐部”内最高单产为参照测算三种主粮历年的生产潜能,预测结果显示,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三种主粮在2012年的潜在总产量为6.6万亿吨,仍比实际产量高26%;初步估计,未来10—20年之内,三种主粮的增产潜能会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饲料粮供需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饲料粮占粮食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饲料粮变化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畜牧业等养殖业生产和粮食供应情况,通过对国内饲料粮的测算与分析,提出确保未来我国粮食供应主要的压力之一来自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饲料粮需求;破解饲料粮供需难题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确保玉米持续增产则是保证饲料供应的关键.未来,我国应该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科学控制工业用粮,开发“非粮”饲料,以适应饲料粮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选取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在评析世界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净进口量也在2004年起逐年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已超过10%,且进口粮食的来源国集中度高,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及影响粮食供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简单回顾了河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5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粮食形势: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供稳价,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保持对粮食工作的重视,防止出现三方面问题。粮食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要在"紧平衡"中把握机遇,谋求发展,实现三个转变,防止三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从食品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分析结果,在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概念阐释与辨析的基础上,探讨食品质量安全的定义与内涵,提出并深入分析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突显现状,建立进口食品直接供求主体,即经销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经销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与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监督维权概率的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选取2010—2014年我国四类大宗进口食品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进口食品不合格率的监管、消费等影响因素。主要结论表明:进口食品量、食品消费支出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负向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正向影响。据此,从进口食品监管和消费者监督维权角度,为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从初期主要关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供充足粮食供给的能力,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第一,关于粮食的流通、可获得性以及可接受性的研究逐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第二,关注的粮食问题范围从单纯的粮食安全逐步扩展为包括营养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更为宽泛范畴;第三,越来越多的关注粮食除了其营养提供功能之外所包含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历史演进,本文将近40年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供给阶段;关注家庭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获取阶段以及关注家庭食物安全、营养安全演变为关注家庭生活安全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研究背景,讨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重点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公德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系为切入点,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现状进行考察,提出以加强对国内食品生产者的社会公德进行监管的方式,作为杜绝或有效防范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