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嘉玉 《老友》2008,(6):55-55
太极拳集武术与保健为一体,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学说。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经络和精气神学说,是太极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练习太极拳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不仅为国人所崇尚,并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认同。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看,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对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的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道家文化、养生思想与方法、中医理论对太极拳的影响及内在联系,阐明了太极拳功法中的阴阳与虚实、无为与无不为、恬淡虚无、万物归一的内涵,辨析了太极拳运动的根本是健身养生、培养元气、稳固根基。这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等,均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分析、评价太极拳文化的思想渊源、养生价值以及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把太极拳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于世界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在阐述养生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论述孔子的"天命观"、荀子的"制天命"及董仲舒的"循天之道"的养生思想,探讨儒家传统养生思想的价值及其对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指出全面理解儒家传统养生思想,并吸纳西方体育价值观"竞争、超越"的价值取向,才是现代体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太极拳教学中应注重呼吸、注重站桩、注重身型及身法、注重意念,应启发学生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理解,调动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机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禽戏是华佗养生健身实践经验的结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深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影响。以“道法自然”思想为指导,依据古生原的导引术、吐纳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探讨华佗创编五禽戏的理论依据,并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运用脏腑、经络学说,阐释习练五禽戏的养生健身机理和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体系中优秀的拳种之一,一招一式表达了人与人在对抗技击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哲学。太极拳理论把技击、修炼、养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堪称武术理论之精品。在以往对太极拳的研究中,太极拳的理论引用频率很高,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让人觉得有距离感。其实太极拳的理论所包含的都是传统文化中生活之道,生存之道,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是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陈式太极拳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拥有扎实的中文功底,还要求译者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和动作要领,熟悉中国哲学思想、经络学说,通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译入语文化,谙熟它们的差异,寻求翻译中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及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科学、医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养生效果显著,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等运动项目的养生方法及养生原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是养生保健、祛病康复、延年益寿等为目的的健身方法.它们动作平缓、运动量适中,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习练,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应大加推广普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无不重视养生,只是各家的养生观点和养生方法各有不同.在养生学的发展过程中,道、儒、释诸家思想对养生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融道家、儒家、佛家、杂家等诸家学说于一体,尽取所长的中医大养生观.在诸多养生学说中,自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杂家养生思想一直未受学术界的重视.笔者不揣冒昧,将杂家养生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国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养生和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文化译介与传播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思考和探讨新时代太极拳译介与传播的意义等,提出其译介与传播的路径:多方参与译介与传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译介;太极拳术语翻译定名;多种翻译策略并举;多模态、多媒体译介传播;培养更多相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作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融恰的地域亲情、便捷的练习方法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吸引着众多的社区成员.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练习.通过分析太极拳在寸金社区中的开展现状及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之功效,阐述了太极拳在当今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健身太极拳在寸金社区中的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产物,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效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太极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支持。太极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双重属性:体育属性和文化属性。太极拳功能的普及,有赖于将太极拳的竞技性与医疗性相结合,致力于发展人的身心健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拳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思维锻炼与心智训练、文治教化、健身寓于保健等。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教、制度道教。这三大形态的道教都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养生理论,开展养生实践。其代表性的养生体式有:斋醮养生、金丹养生、伦理养生、治世养生、文艺养生、环境养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文章着重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呈现形式、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解决当代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意义 ,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饮食营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膳食结构上 ,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 ;在消化生理上 ,提出了“脾胃学说” ;在食物性能上 ,提出了“气味学说” ;在饮食养生上 ,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 ;在疾病的治疗上 ,提出了“食疗学说” ;在疾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上 ,提出了“食复学说” ;在养生食疗上 ,提出了“食忌学说”等。所有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气、神的调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理论,“精”、“气”、“神”在人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机制有助于人体“精”的固守、“气”的滋养和“神”的调节,因而具有养生强身、调节身心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太极拳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 ,对太极拳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 ,太极拳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在显现 ,其具有姿势美、自然美、造型美、意境美、名称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特色战略需要,也是教育服务当代社会发展功能的实践诉求。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建设应该充分重视翻译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的传播功能,其内容体系建构和翻译策略选择应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国际传承创新为宗旨。全球化大潮下的国际文化交流趋势和以外宣为特征的语言翻译风格对于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养生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的手段初步探讨中国传统养生心理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养生心理思想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传承和遗弃,主要表现为:以形神兼顾、顺应自然、平和适中、顺时调神、以物养性、预防为主、以情制情、清静养神为代表的传统养生心理思想至今仍经久不衰;而强调修养道德、精神陶冶、突出养神为主的传统养生心理的思想精髓在发展中遗失。实现中国传统养生心理思想的现代回归与价值转换,是当代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