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推动艺术家不作不能的是一类强烈、高洁、深刻且有普遍意义的情感,即激情。从抒情作品看,属于艺术的激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这与一个阶级、一个时代或人的一生往往经历四个阶段相对应。英雄激情孜孜于自我实现,爱恋激情要求融对象与自身为一体,感伤激情喟叹现实生活的缺陷,讽刺激情表现于对丑的憎恶和蔑视。四种激情的区分体现了情感的两极性互渗性特点。激情的研究对于当代文艺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词作中特有的思想情绪的基础上,探寻了词人南归后遭到猜忌和排挤的痛苦心理及其对词作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认为:作为南宋豪放词作巅峰的代表又同时兼有多样风格的辛词,其深沉悲怆的独特个性正得益于这种与众不同的影响。本文还将辛词与其他几位同时代风格相近的大词家之作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辛词艺术个性的这种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诗作的隐义性历来多难索解。从创作心态角度进行研究 ,前人多侧重于常态心理而未涉及其变异心理。义山诗的变异心理表现为 :担心美好事物易逝的“强迫性感伤”情绪 ,压抑对婚姻的怨恨并将其转化为关爱的“反向形式” ,时有压抑性兴奋并将其雅化诗化为“性诙谐”诗作 ,只有在具禁止色彩的恋爱对象时才燃起“犯禁”的激情并在其影响下形成“忆内”诗与“恋情诗”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题材、风格、艺术表现、创作方法等方面论证了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点。指出他俩的词篇都具有慷慨悲壮、豪迈激昂的特征,但苏词豪放里体现着高旷清雄、浪漫洒脱的风格,辛词豪放里体现着豪壮苍凉、雄奇沉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南宗词坛豪放派的旗手,他的词“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他一扫贺铸、周邦彦等人的寄情风月词风,在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方面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苏轼词的豪放较多表现为士大夫的达观洒脱,而辛词更多的是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英雄豪情。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词626首(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计),这是一个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作者借此思念故乡,寻求解脱:辛词的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格调则是激越、闲逸、颓唐并存。800年来,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思念故乡的爱国豪放之作。由此而论,肯定辛弃疾是一位  相似文献   

7.
辛词以豪放为基调,又兼有清丽、飘逸、缠绵妩媚的风格,已有诸多文章论述。本文则从另一个侧面,即“情感美”切入,试图窥探其词作感人的奥秘及影响。“真”是“美”的根源,也是“美”的内容核心与实质。词人深谙这个中三昧,因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十诗情画意紧融密合的美的构筑、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姜白石词的创作吸取了婉约、豪放两种词风的体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倘用清空峭拔来概括白石词的风格,是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剖析韩愈碑志文所包含的四大情结,即文人情结、少孤情结、英雄情结和伤逝情结,由此解读韩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讽刺作品因不同的创作时期而有两种风格: 早期诙谐幽默的和后期庄严含蓄的。从讽刺对象、讽刺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第二类讽刺作品主观性强、 悲剧意识浓郁等特点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的“至情产生至文”文论观与其“视道合离”原则是相契合的,他主张“无情何以见性”的性情合一论,主理重情,以情佐理,以此提升文章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感染力,黄宗羲强调修史、治心、学养的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出自然流畅的诗文,表露真情而达到至高境界.基于此,其行文风格奇谲怪异,却与“文以载道”的理念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2.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激情论是霍布斯人性论的基础.激情是霍布斯所理解的人性结构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激情是人的自觉行动的内在开端.它从本质上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它包含欲望、嫌恶.基于这种对激情的理解,霍布斯对激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分析.在说明激情产生的根源时,他采纳了机械论心理学和生机活力论两种模式.其中包含他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的卓越体验和洞察.他认为没有激情就没有幸福.因此他没有对激情采取宗教禁欲主义的态度.他没有把激情简单地归结为恶并加以攻击,因此不能认为他是性恶论者.但他确实看到激情的滥用会导致恶行,因此主张对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词作中所体现出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主要体现为崇高性生命体验。正是这种崇高性的生命体验使辛弃疾的词表现出豪放恣肆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朱彝尊声称其《风怀二百韵》是因“感知己之深”而作,然而从性别意识、自传性因素、文本细读、创作心理等角度对此诗进行解读后,可以分析出《风怀二百韵》的深层写作动机。其创作潜动机是道德上的自我审视和猎艳成功者的炫耀,其创作显动机是怀念一位逝去的情人,前者是在潜意识支配下,后者是在意识支配下,由于意识对潜意识的覆盖,造成了潜动机为显动机所掩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民营化向个人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现代行政活动方式的一个中心内容。为确保公共目标的实现,政府采取的主要控制手段是与私人主体缔结清晰全面的行政契约并加强其监督实施。而美国住房福利民营化的实践表明民营化契约更多地体现出关系性契约的特征,这种认知模式可以指导我们调整政府定位,进一步转变以规制为核心的干预行政理念,走向政府与公民之间协作式管理的善治,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民营化效率与公共责任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以格式塔心理学同形论原则分析苏轼豪放旷达词风的表现方式,我们可知,苏轼作词时受其内在豪放旷达性格的驱动,使所写景物“力”的样式同自己内在心理动势达到了异质同构。  相似文献   

17.
“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施蛰存与弗洛伊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从弗洛伊德那里获得潜意识和变态性心理的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等外部形态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之中。几乎每篇小说都写了主人公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和变态性心理,只是或浓或淡,或急或缓,浓者急者,便像精神病患者,行为怪诞荒谬,如魔鬼缠身;淡者缓者,也是性格异常,令人不可思议。但是施蛰存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态度是“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从而创作出既创新又有民族特点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是最善于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他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气象万千的作品世界.在所有使他受益的前人中,杜甫是一个对辛弃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又少有人提及的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诸多相通,使得辛弃疾的词中留下了浓重的老杜痕迹.  相似文献   

19.
咏物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风格和盎然的意趣,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苏轼咏物词咏物对象的情感化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咏物词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富有寄托。苏轼对咏物词审美领域的开拓之功,形成了咏物词的发展特眨-对后世咏物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文学评论中 ,一般认为苏轼创立了与“婉约派”迥然相异的“豪放派”词风。本文认为苏轼词风既没有李白诗风飘逸豪放的境界 ,也没有赶上辛弃疾词风英雄般的豪放气势。苏词大部分作品蕴籍出来的风格是悲壮 ,一种儒士的悲壮 ,一种近乎末路英雄的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