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实在论在逻辑经验主义之后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科学实在论本身的发展又呈现出前后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这中间有一个转向的过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了科学实在论转向中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种倾向,指出这种转向的实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来自反实在论的攻击,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当代科学哲学整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转向后的科学实在论者对待真理的态度来看,这种转向至少目前很难将科学实在论引上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的研究发生了历史学转向,关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成为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激烈持久且最令人注目的争论之一。目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虽存在对立,但它们之间对立的形势正在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4.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5.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实在论思想●赵树峰韩艳一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长期科研活动基础上,坚持实在论的立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包括量子力学)都是对客观实在的描述。这种实在论的立场成为爱因斯坦构建自己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他以此为出发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动用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道德判断是否具有认知内容这一元伦理学中涉及道德本质的一个核心论争的回答入手,探讨了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两大阵营的重大分野,分析了作为非认知主义表现形态的情感主义和规定主义的大致立场和内在缺陷,展示了走向认知主义的逻辑必然性;进而描绘了伦理实在论在认知主义中的强势地位,以及作为伦理实在论之不同派别的自然主义和直觉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困境,在此基础上着重阐发了将道德价值视为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共同建构的产物的弱的伦理实在论的核心内容,从而得出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发展出路应是弱的实在论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8.
普特南早期研究的重点在于用实在论观点解释科学革命的现实.研究者一般把他这一时期的观点归于塞拉斯、夏皮尔等人的科学实在论阵营,并且认为他日后的内在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是对这一立场的完全背离.事实上,此时普特南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反对一般科学实在论的观点.他通过反思卡尔纳普、蒯因、库恩等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可以相容于实用主义图景的实在论观点并贯彻于日后的思考中.这主要包括:数学、逻辑学的抽象对象需要实在论解释,其存在问题则依赖于我们的表征;不仅物理学,而且数学、逻辑学都具有准经验基础,是可错的;科学语词的指称是固定的,它并非相对于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学发展的量子革命中科学家们提出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关于粒子的确切知识.因此,有些科学哲学家相信对量子力学的非实在论解释是惟一合理的选择,并因而向科学实在论提出质疑.本篇文章从玻爱之争、测不准原理和可观察性三个方面对反实在论的论证进行了分析,证明量子力学接受实在论的解释同时也是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为人生”的文学观念贯穿于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之中。这一观念内蕴着茅盾对文学的言说对象、价值取向、功能承载的积极探索与思考。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在唤醒人的觉悟,以人道的精神和情怀关注现实人生、揭露时弊等基本点上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和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夏佩尔的经验主义和信念总和的本体论 ,普特南的逼真实在论和指称语义学本体论及邦格精确的系统的唯物主义的构建 ,阐述现代科学本体论的合理之处和进步。科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预先设定世界的实在性 ,而是求解它是什么。从传统思辨的立场转向实证的立场 ,这是科学本体论主要特点之一。我们时代建立起来的本体论都依据科学 ,并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4.
毛姆历来被归类在现实主义的门下。然而,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毛姆开始对自己所信守的现实主义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正,《刀锋》的问世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幻灭感,激发了毛姆对于现实的再思考。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领域盛行的表现主义,强调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这就暗合了毛姆对于现实的重新认识。所以,《刀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阐发了毛姆的文学创作观:绝对的真实是触摸不到的,绝对的现实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主义都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5.
芦力军 《南都学坛》2007,27(6):73-75
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意现实主义作品以抒情方式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活动见长,善于将人的心理活动与自然巧妙结合起来。施笃姆是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茵梦湖》虽然回避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人物心理刻划和景色描写的和谐在艺术上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已上升到科学主义层面,并与中国新文学有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崇高科学的历史语境,使科学精神成为强势话语,决定了写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独尊地位,也使反科学主义的、按“进化论文学观”演变流程应处于前列的“新浪漫主义”退居其后。就历史理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科学主义的抗衡,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它们的价值选择却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趋向了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杜威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哲学和教育思想方面,而对于杜威在科学精神方面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甚至可以这样说,对于这个问题探索还完全没有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本文希望在此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在长期从  相似文献   

18.
"自然"即"生长"是人类对自然最早、最原始的解释.自然是生成之源、存在之基,自然自主而存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的原本意义被异化,被遮蔽."自然"跌落为"自然物","自然"物化为我们人类可以随意褫夺的对象,随之而来的后果则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通过对科学主义"自然"观的全面反思,我们重呼 "自然"的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