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元代的职官编制中,医官占有相当的份量,由医官转为文官,在元代并非罕见。于是由儒而医,由医而仕,以至最终登上高品位置,是当时一条为官的途径。本文就此现象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主张考试权独立,所有官员包括公职候选人都应考试,从而创立了独特的文官考试学说。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形式多样,主要有官职升降、官品升降、物质和精神奖惩、赠官与定谥号、夺劳与赐劳等。考课后的奖惩是考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考课的政治功能,对魏晋南北朝官僚秩序的恢复与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重视与提倡,这一时期人们对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升,促进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医药的关心,对此期的疫病防治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疫病流行时,许多医生出身的医官及通晓医学知识的官员,能够从医学本身来处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疫病防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成为宋代医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文献中所能见到的资料梳理了先秦两汉的医官制度,涉及了医官设置、医官来源、帝王疾病医治等问题,并认为汉代医官制度的性质就是为皇室和官僚服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它确立 了文官考选、常任、中立和通才原则,建立起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满足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100年后,英国再次对文官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革,重点改善文官的素质与构成,加强文官 专业化,以适应科技时代对文官的要求。这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虽各不相同,但 却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廉洁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元代太医院及医官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医院”的名称始自金朝,到元代已演变成国家最高医药卫生管理机构。本文考述了元太医院建立发展过程,探讨了太医院及所属御医、医学、官医、惠民药局四个系统的职责和医官设置情况,是对《元史·百官志》有关部分的更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从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谓文官,指的是不与内阁共进退的常务次官以下的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它既有别于根据两党制原则轮流执政的官员,也有别于私人企业雇佣的各类人员。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的文官制度几经改革,其中对完善文官制度影响最大的是1854—1870年的改革和1968年的改革。尽管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宗旨却都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1 1870年改革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这次改革以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为突破口,使英国文官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官吏的任用一直沿用封建的“恩赐官职”即由国王和枢密院大臣直接任用。革命后产生了政党政治,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也带来了臭名昭著的“政党分赃制”。各政党在取得政权后,经常徇私午弊,随意封官加爵,一批无功受禄、昏庸无能之辈纷纷登上权力的宝座。这种状况显然有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在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明显地占据了统治地位后,改革上层领域中这一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腐朽部分,建立一套强干的官吏体系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1854年,专门为研究文官状况而成立的诺斯科特—屈维廉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建立英  相似文献   

9.
明代官办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官办医学,分太医院和地方官办医学。太医院除满足宫廷需要外,还担负考选全国医官的任务;地方官办医学,平时救疗贫病军民,荒疫时参与政府组织的救疗活动。特别是官办医学还担负着诊察各级官吏的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决定其病退、病休、康愈复任等的依据。官医对官吏有一定监督作用。官办医学对稳定社会及推动社会医学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医学发展,亦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起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成功的选官制度,然而步入封建社会晚期,由于其应试内容、考试方法的僵化,导致其与时代的严重脱节,最终成为末代王朝的殉葬品。而西方,科举制度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焕发了新生,成为文官制度创立、借鉴的主要蓝本,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仲裁是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法学专家主张通过医事仲裁来解决医患双方的争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事仲裁实现了对医疗纠纷鉴定和裁决的有机结合。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对于普通人包括患者群体来讲可谓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这种医患双方在知识结构上的不平等性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特殊性,也造成了医疗纠纷得不到专业性、经济性、快捷性的处理。而通过医事仲裁,并在仲裁模式中引入鉴定机制,将能准确定性纠纷涉及的医学问题,有助于作出公正裁决,实现分清责任、化解争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分级诊疗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制度设想,医师多点执业是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的重要推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我国现有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医生单位人制度束缚、医院利益市场最大化追求、医生对多点执业顾虑重重、政策推进中缺乏配套措施等困境,降低了医生从事多点执业的热情,不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在分级诊疗视域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应遵循公益性、面向基层、安全保障等原则,从改革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成立医生经纪公司、创设医疗责任保险等方面着手,努力保障医生实现由单位人向自由人身份的转变,调动其进行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满足分级诊疗的现实需求,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3.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南宋后期,中央政府仍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采取了医学、经济、政治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控等措施;民间医家是防治疫病的中坚力量,大多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普通民众对疫病的认识和态度极为复杂,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受宋金、宋蒙战争的影响,南宋后期军中和边境地区瘟疫流行的次数显著增加。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南宋后期社会各阶层继续沿袭了宋朝防疫体系的传统,其中派医诊治、施散药物、建立病房、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依旧是防治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医患纠纷的发生以及解决不但与纠纷的主体有紧密的联系,与政府及社会相关组织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医方注重人文情感能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可减少医患纠纷;医方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亦可降低纠纷;医方要重视宣教,在纠纷中要争取积极主动,抱着诚信提前介入,可避免纠纷产生或使纠纷得到顺利解决?政府及社会相关组织应开辟诉讼外的解决机制和途径,减少诉讼,提高医患纠纷解决的有效性?医患纠纷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纠纷的预防和处置需要医方?政府及社会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试行)》提出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定、实践实习等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医学英语教学是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医学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离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文章希望通过调研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中的英语教学现况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以期提出可行的改革策略,切实提高医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及医疗卫生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定位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医务工作是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渗入经营理念和趋利动机,必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医德滑坡和医患关系失调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工作的社会责任,明确医德在医务工作中的正确定位,坚持医德为本,强调"无德不医",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风好转.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农合运行机制的定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讨论了新农合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研究发现,新农合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根源在于费用控制机制在重心定位、支付方式选择、监管主体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重塑新农合费用控制机制应实现控制重心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向医疗服务提供方转移,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向预付制、混合制转变,监管手段由依附式被动手工审核向独立化主动信息预警系统过渡,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由僵化的行政式管理向重差异重竞争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演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医生对患者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摆正医患角色关系,培育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