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事前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完全信息,使服务购买者根据预期平均收益进行决策;(2)医疗机构等级分类体系和等级评价规则,使服务购买者掌握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信息;(3)医疗市场价格管制、医疗保障制度和居民不断上升的收入,使不同质量医疗服务的相对供给成本不足以抵消质量加成收益,最终导致服务购买者集中与更高质量梯级的医疗机构缔约。应通过建立诊疗与治疗分离的医疗机构体系,改革医疗机构等级评价规则等,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2.
医生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医疗服务需求水平的决定者,极易发生诱导行为.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一致性以及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医生的诱导行为对医疗费用攀升起着决定性作用.防范该行为的有效主体是医保机构,而二者之间的主要博弈渠道则是医疗保费的支付方式.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对诱导需求的作用机制,确定医疗保费支付方式的选择原则以及通过多元办医、建立医生个人信息库、对消费者进行告知选择等改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好大夫平台23万余名在线医生数据,从服务供给视角出发,应用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服务供给的主体驱动因素.与线下医疗相比,线上医疗中在线医生的性别、年龄、职称、所属医院与来自区域等具有认知捷径属性的主体特质对服务供给的影响力更大;与线下医疗更注重医疗结果质量不同,线上医疗服务供给的主观建构更关注医疗过程质量,情感认同度高与认知认同度高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供给;未来需要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设计激励制度,建立受政府规制的在线声誉机制,吸引并激励在线医生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医疗服务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域医疗卫生面板数据,采用能兼顾面板数据时间评价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医疗服务均衡性进行评价,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EBM模型,将均衡性指数纳入效率评测体系,实证考察医疗服务运营和失衡治理效率。研究发现:(1)医疗服务分布严重失衡,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递减趋势,且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2)医疗服务运营效率和失衡治理效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显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失衡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中部地区医疗服务综合效率、运营效率和失衡化治理效率均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医疗卫生资源存在过度拥挤。有鉴于此,政府要发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守护人"角色,持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作用;优化卫生资源的区域配置、城乡配置;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均衡化和效率提升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移动医疗发展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举措。当前移动医疗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政策法规、利益机制、人财物与信息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问题。 文章借助ROCCIPI技术,从规则、机会、能力、交流、利益、过程和意识等七个维度,挖掘我国移动医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持续优化移动医疗服务政策与制度环境、 加快补齐移动医疗人才和软硬件设备短板、完善移动医疗服务参与主体的利益机制和提升社会群体对移动医疗的认知评价水平等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移动医疗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这不仅指出了社区医院在我国医疗改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特别强调了社区医院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构建契约服务关系关乎到社区医生与居民和谐关系的建立,关系到我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福祉。这要求强化政府引导与监管,提升医生的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准,提高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构建社区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新模式,确保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医疗体制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分化状态;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倾向偏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政府医疗管理体制不健全,医疗市场秩序混乱.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必须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明确医疗事业的基本目标;主导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合理增加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整治医疗市场秩序;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适度诊疗的偏离与信息不对称、投入不均衡、机制不健全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政策层面,必须着眼卫生资源结构,解决医疗服务体系的系统性机制问题;在政府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层面,应以医疗质量管理体制和医疗信息披露为抓手,为群众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在医患角度层面,社会性规制应平衡双方权利与义务,并通过第三方参与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费用控制是实现医疗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医疗服务的特征及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其次,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分析了费用控制的机制。指出,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特殊的信息结构,与单纯从需方的角度进行费用控制相比,为服务提供方提供费用控制的激励机制会更有利于实现医疗费用控制的最优化。本研究结论为国务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所提出的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控制成本费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题图的信息组织方式和精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对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的个性化、智能化以及快速精准的信息服务有重要的作用。在了解国内外医疗健康信息组织、利用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公众与医生之间医疗健康信息的掌握度差异,构建了医疗健康信息主题图,该主题图将专业健康术语与地方化表述形成对应关系,便于公众理解和掌握健康信息。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本文还设计了患者描述症状与疾病知识库自动匹配的精准化信息服务模式,并以乙型肝炎为例,采用实验仿真的方法,构建了乙型肝炎主题图以及乙型肝炎的精准化诊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题图的医疗健康信息组织方式,既可以提高医患交流质量,又可以提升普通公众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科医学服务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度是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初级医疗保健供给的核心机制。在对南京市529名社区居民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可以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家庭医生核心服务内容、从严格全科医生考核审批机制和准入机制角度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参考内部市场制建立家庭医生高效服务的内在激励机制、完善首诊转诊制及家庭医生培养机制及就业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以促进居民签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评审的量化标准存在着四大误区 ,严重妨碍职务评审的透明、科学、公正 ,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职务评审的正向功能 ,必须走出误区 ,建立科学、全面、公正的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定价需要考虑因素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定价对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分配,保障居民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稳定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医疗定价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一下我国现行医疗服务定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几点改革建议,讨论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定价体系和监管体系需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复杂,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医疗体系不完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失灵和医患关系缺乏信任等方面。在暴力伤医事件的治理上,西方国家拥有完善的医疗体系 、明确的医患双方权利义务、健全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我国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暴力伤医事件的有效处理机制:增加医疗投入,建立 分级诊治和双向转诊制度;立法保护患者权利,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建设,依法解决医疗纠纷;推广医疗责任保险的普及,加大理赔力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连续三年高校扩招中所面临的资金、“生产”能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的难题。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重视规模与效益良性循环,走渐进改革之路;应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形成高等教育的多层次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