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文广告汉译时语言结构顺应问题,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英文广告独有的特点,并举例论证翻译时应对语言、语码和语体以及语言构建成分的选择进行顺应。认为广告英汉翻译者应培养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意识,并指出用语言的顺应理论来指导英文广告汉译,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英文广告原有的功能,从而使得广告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商业效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普特南的"语言劳动分工论"指出:在语言共同体中,语言存在劳动分工。该理论对翻译研究中的范式问题具有启示作用。从该理论视角来看,翻译研究共同体中的翻译研究新旧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否定"、"取代"或"回归",而是存在劳动分工,互为补充,共存共荣。这是因为每种范式都只研究翻译活动的某一方面,都有其针对性和盲点,要全方位探索出翻译活动的属性则需要多种范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它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归依,主要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的同化。翻译理论应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且,由于翻译的跨学科性质,我们从包括审美体验在内的美学命题去探讨翻译,无疑有益于加深和拓宽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4.
广告的商业追求对广告翻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结合中外实例探讨了AIDA法则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其对译者的要求以及译者在翻译中对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把握。实践证明,运用AIDA法则能够使译文更加符合受众的需要和接受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促销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对文化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并据此对“文化翻译”作出诠释 :在目的语言中重建源语言的文化。接着运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理论分析了文化翻译的困境 ;翻译中意义复现的不可能性。最后 ,主要依据维柯和海德格尔的思想 ,详细论述了文化翻译是诗性的艺术 :“译出诗”和“诗性地译”  相似文献   

6.
从注释的理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为实例,着重从语言难点的注释、翻译方法的注释、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的注释三方面,分析阐述了注释的恰当与否反映译者的素质这一观点,并指出译者应多读书多钻研,以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差异的存在给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了一些障碍。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简要分析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现象,并从语用学角度探讨了如何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证明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词源学、词汇学以及修辞学的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的使用及其翻译,并运用实证法和分析法说明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定位于英汉两种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符号在翻译中的语义等值的问题,提出在本科翻译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更新翻译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意识,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广告语言的功能分析和广告翻译中主体的确立,指出广告翻译中的障碍主要来自于英汉语言的结构和文化差异,译者要扫除广告翻译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障碍,必须紧紧贴近广告翻译的意图,以译入语读者为主体,采取“创造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忠实于原文、语言的艺术性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事实上,译者在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时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读者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其目标读者群体,与目标读者进行虚拟"对话",并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读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来猜测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理解程度。本文试图结合霍克斯版的《红楼梦》译文,以园林文化翻译为主题,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译者对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三个维度的关照,借此来阐释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句子、语篇等层面出发,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阐述了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翻译性质和翻译方式,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模糊性语言,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有助于调和、妥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前景化的理论分析出发,描述语言偏离常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探讨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修辞效果和翻译策略,指出翻译中译入语在排除了不可译性的情况下应在表达上尽可能等效于原语的前景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翻译理论发展脉络,分别对我国的语文学翻译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作了梳理,阐述了各理论的不同特点。指出在具体翻译问题和方法论上出现分歧的根源是对翻译的本质认识不同;翻译研究若能突破自身所属发展脉络的樊篱,将语文、语言和文化的视域结合起来,则能更好的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将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论证了文化因素在英汉语言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是以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取代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而文化差异则是交际手段——翻译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从文化的角度讨论语言与翻译,才能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研究中,翻译补偿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本文将从理论上对翻译补偿的定义及必要性作出具体的阐述,将翻译补偿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翻译文本,即研究鲁迅《呐喊》中的翻译补偿。该研究将从语言、文化、风格三方面探究《呐喊》英译本中翻译补偿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李飞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64-66
从文化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翻译、模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引起英汉模糊语言之间差异的文化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文化模糊语言的翻译进行了尝试性的处理,从模糊语文化涵义是否一致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保留源语文化色彩、舍去源语文化色彩和加入译语文化色彩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还涉及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如何运用翻译的忠实、通顺的原则,结合各习语的文化背景,从习语的原始意思,从习语的言外之意(connotation),再从本土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翻译,从而更好地接受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