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指生命的超越;他外依于律学,精研行持,内归心于净土,以净土修行为证道途径;最终由安然离世实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成为后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生死观也显示出不同的内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颇具代表性,儒家主要从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死观;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是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故而不同的路向便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的看法上.在他的"人的观念"中,生死观、享乐观、妇女观、轮回观是其内核.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观念源自生物进化论和自然人性论.妇女观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文化人类学对他的影响.轮回观主要受到佛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人的观念"体现在他的小品文中,形成了淡、雅、缘、苦的文学趣味,还体现在文论中的人道主义和审美非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学者以<古兰经>哲学生死观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现世以及中国佛教注重来世的哲学思想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两世兼顾、两世吉庆的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回族传统丧葬文化中体现出的平等观念、丧葬模式、回族群众对待死亡的态度等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哲学生死观的烙印.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关系对弘扬回族伊斯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记》所体现的司马迁生死观具有两方面内涵,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作为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生死观的形成与司马迁特定的人生经历、命运遭际和史家雄心有密切的联系。《史记》在编辑和描述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生动而形象地体现出司马迁生死观的厚重和深沉,同时也凸现了这一生死观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传记,不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简单展示,不只是人的生命的一种本能反映,它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就天人关系而言,古典传记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体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体现了对天道的怀疑以及替天行道、顺应天命等思想;就人生观念来说,主要体现在入世观、生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另外古典传记还通过传主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真与伪等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早就指出,卡夫卡的创作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事实上,卡夫卡生前对中国文化 (包括中国文学 )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曾反复地谈论中国诗人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也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其中,老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它使得卡夫卡临终前几年的创作思想乃至于他的整个生死观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并使得他最后几年创作的几个作品或多或少地都透射出些许东方色彩。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的生死观大致有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永生的探索;二是对长寿的追求和关于生命"连接"的观念;三是从生与死的单纯自然观中升华而出,体现出特有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及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9.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26-28,31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司马迁和《史记》更是无以回避。探讨分析了司马迁之生死观在《史记》中的体现及内涵,并略论了司马迁生死观对儒道两家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生存观 ,显见于其作品和对现实行为的选择中。关注他人、民族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给了他努力生活的需要 ,并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与现实的阻碍性力量的诸多冲突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论维吾尔文化对王蒙人生观艺术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王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支点。他在自然、朴素、开阔的维吾尔民风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义,并从维吾尔民间的自娱之中,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这也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帮助他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幽默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周恩来的人生观,体现在他“相信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体现在他“想去救国.尽力社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准则;体现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乐观、勤奋严谨、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指出了周恩来的人生观具有当代价值。它激励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要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有爱党、爱人民的乐观、勤奋、奉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以"吸取西方现代思想理念,着重对传统道家思想做出新诠释,并构建了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意义的哲学体系,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来作为判定当代新道家学派归属的标准,则当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首推著名哲学家金岳霖。金岳霖哲学体系的主要特色以形上学和人生观这两个哲学的永恒主题为核心论题,儒道互补、中西互补。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的形上学和人生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纵观方以智的生死观,早年为了抵御异族入侵,他一方面大力倡导"杀身成仁"的儒家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又积极吸纳、改造道家的"全生"观,反对以"咫尺之义,灭无訾之躬"的消极作法。及中晚,他将儒家"体用一源"和天台宗"一心三观"综合起来,锻造成独特的"随生死,空生死,而贯生死"的理论体系,体现其"全体滚用"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17.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创造进化论是其思想基础之一。萧伯纳认为,生命力是控制生物发展的力量,生命力的进化会产生超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阻碍了生命力的发展。两性关系由生命力控制,女性是生命力发展的工具,男性是女性完成生命力指令的手段,婚姻是不道德的。在超人的产生过程中,女性发挥着比男性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能够做什么 ?人应该做什么 ?人生的位相、价值和尊严在哪里 ?对于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 ,中华原典人生观最先是由中国哲学宇宙观提供依据 ,做出说明和论证的。人从本体的浩然之气获得本体性质的力量 ,从内向外 ,从人到天自我推演 ,形成了淡别于宗教、“与天地合一”为特色的中国传统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美学观虽不像他的诗那样尽人皆知,但在美学史上却是独放异彩的.在其人生观转变的基础上,陶渊明形成了以平淡美为核心的崇尚自然、抱朴含真的美学观和平和的审美心境.这些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