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姗 《民族学刊》2014,5(6):79-87,119-123
2013年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硕果累累,截止到目前,笔者查询到的相关论文就有百篇之多。按照论文内容,这些研究可大致分为研究回顾、理论探讨、案例分析三类,其中,灾害人类学的成果相对集中。总结过去,中国生态人类学发展与问题同在:理论探讨仍在继续,学科概念依旧存有不明;成果数量突飞猛进,研究区域较不平衡;本土化研究得以推进,与国外的专业交流还相对较少;成果发布平台有所增加,专业期刊值得期待。展望未来,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生态人类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中国人类学在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发展.由于大力推行本土化,中国人类学成功实现了复苏,成为了世界人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生态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评述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美生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生态文明化和绿色审美化耦合并进中,趋向绿色审美化文明生存与实践的科学。它在人类学生态研究的推进中,逐步生发审美生态质;在人类学生态研究与人类学审美研究的综合里,进一步完善了美生质;在人类学与生态美学的比较中,拓展了美生质,在人类生态的发展中,提升了美生质。人类审美生态质的系统生发,成就了美生人类学。  相似文献   

5.
哈正利  刘占勇 《民族学刊》2019,10(3):1-4, 98-99
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家对于本土化和国际化都曾有过热烈的探讨。本文在解读不同时期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和国际化主张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学科内外的困境,强调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局限主要归因于对学科本体缺乏应有的共识。鉴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从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我们认为要实现彻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必然依赖真正意义上的、充分的、平等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杨庭硕教授提出了“相际经营”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在将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同时为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所谓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路径,就是应用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并从理论上升华.杨庭项教授有关相际经营原理的著述,正是这一路径的真实写照.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相际经营原理模式中的中国经济人类学本土化路径模式及特色,进行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重点关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有关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使得"生态人类学"研究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简略地梳理了生态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侧重分析近30年来我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生态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在学科规范上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国外人类学发展历程及传入中国的过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论说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必要性,其意义,要实现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类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学科本土化一直是学者们倡导和践行的目标,本文以几位人类学家思想为主体,结合几次重要的本土化讨论,就人类学本土化百年探索历程做一回顾和阐述。并以此认为中国人类学首先要形成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觉,坚守自己的传统才不至于在全球化时代自我迷失,步别人后尘,但又绝不是固步自封的国粹主义,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最终出路应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虽然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的环境决定论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 ,其产生和发展则与美国文化人类学息息相关。生态人类学从环境决定论到侧重文化的民族生态学的转变 ,实质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