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良法价值构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周刚志 《南都学坛》2003,23(3):81-85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良法治国” ,良法价值构造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与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从法律价值的理论视角来看 ,法律的优越品性与功能是良法价值构造的客观依据 ,法主体的利益需要是良法价值构造的主观动因 ,而法律的创制活动则是良法价值构造的现实途径。确立一种合理的立法体制、正当的立法程序与有效的立法监督机制是保证“立法”之“法”为“良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产生以来,道德就是社会文明的主要内容,道德标准是法律推理的前提条件,是区分良法恶法的标准之一。道德精神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中的适用,加强了道德在法律实现中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人类自身理性关怀的方式和手段,只有良法才能体现人文价值。能够反映公平正义原则,逻辑结构和内容合理并保障人权的法律,才是良法。在法治社会,人人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办事原则,法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才具有最高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调控系统中的法律与道德 ,尽管各具不同特性 ,但二者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法律的确立和实施都需要有道德的支持。笔者认为 :良法的价值基础源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普遍性标准 ;道德的柔性、内生性、自律性的规范特性与法律的刚性、外生性、他律性的规范特性正好优势互补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给道德对法律的支持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王歌雅 《东方论坛》2010,(3):F0003-F0003
立法是国家产生后的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任何时代的国家统治阶级必须进行的行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法治国家的治理是以“良法善治”为目的的,而“良法”必须是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立法价值的法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加突出,因此更需要“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8.
以合法不合道德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法律与道德关系,总结出导致该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法律与社会伦理道德脱节,使许多违背道德的丑恶行为不能受到现行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是由于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准绳,这两种界限在一定范围内重合但同时存在不重叠的部分。针对社会中屡屡出现的合法不合道德的现象,提出制定良法,引发公民自觉性;去除障碍,充分发挥道德作用;在坚持法律权威前提下,强化道德评价作用;依据道德构建指导法律实践的价值评判,使部分道德内化为法律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良善性是法律内在的精神、理念,是法律成为法律的根据和前提,是法治的精神支柱。本文认为,良法是法律的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的统一,而法治就是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统一的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10.
培育法律信任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理基础,社会主义法律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良法。良法与法律信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法与德是规范思想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含道德内核的法必是良法,只有切实遵守,才会使人民有尊严,才会使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当前,依法治国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市场经济需要法治保障的现念已被人们所理解。但同时,我们却发现了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于是我们不禁认识到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单纯依赖于法治建设,它还必须而且首先应建立在公民良好道德素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广告的社会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又具有伦理意义。广告在实现其经济目的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伦理责任。强调广告的社会伦理责任是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需要。当代中国的广告事业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履行社会伦理责任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和反思。要加强当代中国广告社会伦理责任建设,必须 “贯彻制度建设、行政手段和道德自律”三位一体的原则。首先,要完善广告的法规制度建设,为广告的社会伦理责任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广告的行政监督管理,为广告的社会伦理责任的履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再次,要提高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和媒体的道德自律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康德道德哲学从道德动机入手,阐明了善良意志、责任、规律的先验性,主观原则和客观规律的符合原则,定言命令的强制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得出"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律"三大道德法则。从双重立场看待人,解释了自由的积极含义,赋予理性无比崇高的地位,彰显了人作为道德最终的自在目的尊严和价值,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法治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 ,行政法治也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行政权的日益发展 ,行政权力的腐蚀性特征 ,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等 ,要求行政法治。而行政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有紧迫感 ,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本文认为主要要作好以下工作 :改进行政立法 ,制定良好的行政法律 ;把握法治形式价值 ,切实依法行政 ;完善监督机制 ,对行政权施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6.
从儒家德治思想看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宏扬是中华民族虽累经专制摧残却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借鉴现代民主、法治精神 ,才能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并按其内在规律辩证发展的过程,其价值具有自身的结构和意义。因此,研究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构建,必须置于一定的社会因素来分析,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和实质。文章从手段运用价值与目的效果价值、课外实践价值与课堂理论价值、个体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价值、家庭配合价值与学校教育价值四个层面,阐述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结构的内在关系,力求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的不稳定状态,既有新与旧的交替,也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既有善与恶的难分,也有是与非的不明;既有社会价值导向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运行规则的冲突,也有不同社会生活领域间价值取向的矛盾;既有社会价值体系整体的混乱,也有个体价值观的迷惑。从道德困境的产生和存在的规律看,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一种常规,道德困境的存在是对道德信仰的期待,是对制度伦理建构的吁求,同时内涵着道德自身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