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就积极投身于五四革命运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无畏、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五四运动的暴风雨中,他认真研究、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团体。他写了很多战斗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和报道,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不愧是五四运动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翼,是五四文化革命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爆发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往在五四运动的研究中,谈的最多是其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就宏观意义上的五四运动或者把五四作为一个以五月四日为中心外延了的历史时代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就这一运动本身作为一次中国学生运动而言,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其所以发生,更重要的和直接的历史前提则是五四以前中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五四前的已经蓬勃发展的并且根源于中国社会之中的学生运动,那么  相似文献   

3.
七十一年前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的爆发,把反封建与反帝国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七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的成就。七十年的胜利和成就,走的就是五四运动开辟的这条道路。但是,在今天,五四运动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前年以来,国内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4.
三十五年研究概况建国三十五年来,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49年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搜集出版了部分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上十种。史学工作者还试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概括这一历史。华岗的《五四运动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堪称颇有份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发生于大转变的历史时代,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第一篇章。关于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史学界长期以来是有争论的。去年8月,朱务善先生发表了“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文章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五四革命运动的产生是自发的”;不仅李大钊同志等在北大组织的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没有领导五四运动”,而且“五四时期,并没有中国无产阶级参加,到‘六三’才有上海工人起来罢工支援,然而那时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更谈不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五四运动的领导”;“因为没有共产党没有无产阶级领导”,所以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只是“为中国民主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的前景”。这就是说,文章涉及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五四运动产生的自发性,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它的思想、它的战斗力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等。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及诸同志。  相似文献   

6.
究竟谁领导了五四运动?多数人倾向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另一种则认为是工业无产阶级领导。笔者最近查阅了大量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发现这两种观点与五四历史的本来面目有许多不相吻合之处。我认为,五四运动是学生自发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山东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思想是五四青年的指导思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运动的爆发,运动先是由学潮,后逐渐发展为包括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群众运动,但在运动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组织领导,没有制定一个全盘的、周密的行动计划,初期规模不大,纯属自发;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对运动取得胜利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新阶段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提出了科学和民主,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五四传统应该是从政治上和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因为:①五四志士们从文化入手,实际上全面提出了中国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②五四精英们提出的德、赛二先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③五四精英们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建国以后,在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中,于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的同时,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对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的发扬,对工农大众知识化,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所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它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觉醒;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专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人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这不仅对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激励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走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9.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要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深刻理解并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即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更好地坚持实践标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这个运动的指导思想,有一大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个运动的领导力量。因此,当我们纪念五四  相似文献   

11.
新旧道德之辨是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热点之一,新旧道德之辨为马克思主义新道德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由对传统私德的批判转向对马克思主义新道德的追求,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具有必然性.以新旧道德之辨为主要内容的近代道德革命不是为了纯粹的个性解放,而是思想家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理论反思与突破.我们继承五四传统,一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基于社会责任感的批判精神;二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积极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卓越政治家与宣传家。他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写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对于中国现代地主资产阶级哲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经历了一个传播、发展和胜利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李大钊、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密切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自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三、新文化运动后期(1919—1920):在问题与主义论战及反对道德复旧中的批孔如果说五四运动前,对孔教的批判,其指导思想基本还是民主主义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对孔教批判的指导思想则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了;如果说五四运动前,批判孔教的主将是陈独秀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在新基础上批判孔教的主将则是李大钊了。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获得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引起了封建主义的惊恐与抵抗。正如陈独秀所讽讥的:马克思主义即便传到中国来了,“可以用‘纲常名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4.
正像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中国的五四运动因其丰富的内涵,也给后世的人们提供了许多重新阐释的可能性。但大体上看,对五四运动阐释时,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仍旧是学术亦或政治评价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分析现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陈独秀的话语的同时,着重于厘清陈独秀式激进主义的话语与其它话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五四运动迄今已八十多年,反省各方阐释五四的方式,对进一步理解五四,把握五四精神,应该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从现有资料看,“五四”后,陈独秀…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的一员,华岗对于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的研究既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五四运动史纳入革命史框架中进行书写和阐释;又经历了从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从重论轻史到史论并重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三四十年代发展成熟的轨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承认五四运动便无法了解辛亥革命,也就无法了解中国”。——竹内好《关于五四纪念日》序:日本五四观的起点这个小论的目的在于介绍日本的五四运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试图说明其发展的基本线索。要认识“五四”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有困难的。按照著名学者竹内好的意见,这是由于“日本近代  相似文献   

17.
<正>5月7日,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二级教授王世谊在光明日报撰文: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文章指出:五四运动是青年人开创的,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青年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深刻理解和继承发展五四精神,才能实现五四先  相似文献   

18.
由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潮,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思潮。这种思潮同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五四”的开放精神却较少留意,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也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五四运动与开放意识 五四运动是在近代一系列事变的推动和  相似文献   

19.
<正> 什么是五四精神?我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因为就在五四运动当时,胡适、陈独秀这两位运动的领导人就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胡适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就是这次运动的精神。当然,在这里他借用了尼采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五四”实际上宣传了两个东西,一是德先生,一是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从这两位五四运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