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疫情等应激事件突发时,为有效抗击疫情,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充分调动人民抗"疫"的积极性,笔者自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会调查表》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结果表明:(1)民众对疫情信息比较关注,且拥有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渠道;(2)民众的信息获取效能感、信息鉴别效能感、获取医疗帮助效能感和获取心理援助效能感较高,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民众从事义务工作的意愿、维持社会秩序的意愿和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意愿都很强,但存在着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进行疫情通报与舆论引导,提升居民的求助效能感和社会公益行为,从而在突发应激事件中发动全社会积极应对,战胜疫情。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响水县"化工厂爆炸传言"事件,是涉及重大舆情的社会心理事件。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善后,有着很深的社会心理学背景。因此,以"心理契约"为理论基础,探讨重大工程项目周边民众心理契约的特征、功能及其管理对策,有助于构建民众危机心理预防路径,协调项目建设中政府与民众关系,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周边民众对特殊重大工程项目的非理性认知以及对政府行为不满而引发的社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患者、医护工作者乃至普通民众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我国逐渐成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疫情期间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反映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设存在欠缺。文章介绍了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机构设置、管理系统、治疗手段、信息沟通系统等干预措施,为加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泄愤事件的社会心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泄愤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它不仅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成为了风险社会的标志.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在社会泄愤事件中集中体现了人们意识盲目性、参与自发性、行动叛逆性、冲突非理性的群体心理特征.从社会心理学来看,引起社会泄愤事件产生和扩大升级的主要心理因素有:社会认知偏差、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群体压力与个体匿名、社会类化与盲目从众和社会偏见与首因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高校学生在"非典"这一特殊时期的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从情绪、行为反应、态度、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非典"时期高校危机干预与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于一个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田野考察,收集西双版纳各级政府、防疫部门及普通民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威胁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从中观察傣族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认知、行为和心理反应,揭示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实践中,从疫情危机中孕育焕发的集体生存意识以及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流行病防控专业知识相结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从人类学视角对边疆民族地区应对这一重大疫情危机的过程进行考察,从而提供有价值的民族志文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引发危机事件的情景,聚焦于危机场域空间之下的舆情生发、畸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与群体反应,以疾疫期间由舆情畸变引发的现象为例,通过考察该现象的成因、过程与结果,探讨由疾疫引发危机事件期间民众的认知和行为走向。研究发现,人际隔离与恐慌升级导致“标签”扩大化,疫情爆发初期基于事件本身严重性、信息发布的模糊性以及民众嵌入后群体性议论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导致媒介舆论的负性张力溢出进而引发恐慌和集群行为。同时,疾疫爆发与防控期间存在着社会声望的变化过程,医护人员的职业和社会声望有所凸显。在后疾疫时代应以此为契机,重塑社会声望导向,强化国族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和自编有效的社会心态问卷,随机分层抽取重庆市13个区县1 544名民众进行调查,以检测民众社会心态对其心理和谐的影响.结果发现失地民众和移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民众,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生活满意感都显著低于普通民众;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心理和谐水平高于其他民众,他们在生活满意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和政府信任感上显著高于农民、农民工和无职业者;高收入者的满意感最大,低收入者压力感最大,中等收入者问题感最大,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社会公平感和安全感都较低,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城市、城郊、乡镇与农村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安全感都较低,且四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社会心态是心理和谐的显著预测变量,而其中民众的生活满意感、对政府的信任感和社会问题感是影响心理和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为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心理、行为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因此,高校须构建心理调适模式,抚平"第二类贫困生"的心理偏差,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COVID-19疫情期间,阴谋论的盛行阻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疫情期间阴谋论普遍流行,其产生原因可以从认知偏见、社会环境影响、疾病的隐喻特征等来解释.疫情中的阴谋论可能会导致对社会部分群体的污名化攻击、妨碍有效医疗手段的实施、将社会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使社会蒙受损失等.为科学治理疫情中的阴谋论,需要注意对疫情中科学信息的获取,对民众科学思维进行治理,消除可能产生阴谋论的社会环境因素,并剥离疾病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400名地方理工科大学生就影响其英语学习结果的诸多个体差异如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成绩具有预测能力;语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风险的治理中,公众与专家在风险感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已成现实问题,其中危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风险最为引人关注。以兰州市“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例,采用现有研究常用的风险特征量表,测量不同群体对这一特定事件的风险感知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认为:风险感知在学理结构上可分为风险影响、风险接受、风险控制和风险认识四个维度,公众对风险的总体感知显著高于专家;针对专家与公众在知识体系、沟通机制、价值目标等维度上产生风险感知差异的原因,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公民参与、舆论有效引导等措施以减少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化解潜在的稳定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舆论多元化导致受众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官方或者非官方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官方与非官方媒体提供的风险信息叠加如何影响受众风险感知成为重要问题。基于系统-启发式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实验法与调查研究法探究了信息偏向性、媒体类型及信息一致性对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负面偏向性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但受媒体类型(官方与非官方媒体)的调节作用。同时媒体内信息的一致性影响受众的风险信息加工,在信息一致性时受众倾向于线索启发式加工即基于信息内容的正负偏向性做出判断,而在不一致性时则整合信息内容与媒体类型进行系统式加工,信息内容与媒体类型共同影响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15.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访谈,提炼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架构:信用风险、供应链稳定性风险、质押农产品风险、网路技术风险及法律法规政策风险,并据此,构建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针对其风险类型的特殊性,运用结构方程理论进行风险评价,并结合对重庆市开展业务的电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评价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为个案,通过描述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填埋场周边民众的焦虑情绪、风险认知和邻避态度三者状况及其内在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3/4的居民属中度以上焦虑,近6成居民邻避态度强烈;焦虑情绪与邻避态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风险认知的4个因素——生活品质、环境污染、身体健康、补偿意愿中,补偿意愿与邻避态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活品质、环境污染、身体健康三者均与邻避态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重庆市企业研发投入效率的基础上,基于多维视角进一步考察研发效率、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企业研发效率的下降主要受到技术变化率的影响;企业研发人力投入强度、资金投入规模均对重庆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在重庆企业研发投入结构中,企业资金、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及试验发展对当期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重庆企业研发效率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研发投入规模与企业绩效、企业资金与企业绩效、吸收经费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对试验发展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调节作用;重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自我相关将来事件认知中表现出的乐观偏差现象已被广泛证实。以往研究显示,提示与将来事件相关的现实因素(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能够影响,但并不能消除乐观偏差。本研究操纵判断视角,考察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差异,进一步探讨提示现实因素有限影响乐观偏差的具体表现。实验采用组间设计,要求被试在提示现实因素的基础上,对积极和消极将来事件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可能性和时间距离做出判断。结果显示,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存在自我-他人差异,对自我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事件效价的影响,而对他人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提示现实因素的影响;人际相似性不能缩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9.
SARS疫情的状态评估和预测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定义SARS疫情发展状态的标志参数出发,给出对疫情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的基本方法。按照这些标志参数在各个阶段的取值,可以分析SARS疫情从爆发到衰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讨论新增病例数量和留院治疗人数进入收敛状态的基本条件,并给出预报有关地区达到WHO解除疫情警报的时间的方法。论文以香港和北京的数据为例,验证了所研究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北京解除WHO旅游警告的时间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20.
SARS疫病的快速传播使重庆旅游经济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重庆旅游经济的弱点暴露无遗,尤其是"井喷式"经济的负面影响和SARS之后残酷的价格战争让重庆市旅游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中.为了重庆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客观情况和实施有效的恢复策略,从而使重庆旅游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保证重庆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