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杨际平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复国于代北,国号为魏,习称北魏。北魏建国后不久,便开始进入中原,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鲜卑拓跋部自复国至太和年间(477—499)这一百多年中,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调整政策,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4):22-27
北魏王朝先后以盛乐、平城和洛阳为都,都城及周边王朝核心区域墓葬分布密集,文化特征有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其内涵变化反映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盛乐时代,以和林格尔为中心的盛乐地区墓葬属于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平城时代,大同地区墓葬文化因素表现出汉文化与鲜卑文化相互交融、杂乱相糅的面貌;洛阳时代,洛阳地区墓葬文化反映出拓跋鲜卑完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改造,融入以华夏/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3.
太原作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北方重镇,一直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城市。在南北朝这个特殊时期,更是成为汉人与鲜卑、拓跋等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鲜卑人娄睿的墓葬出现在太原这座汉人聚居的城市,而且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壁画与陪葬品都具有鲜卑与汉族、西域胡族等多种民族文化特色相交融的特点,由此可见,太原在这个时期成为了民族大熔炉。  相似文献   

4.
1986年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匈奴遗存考古分队考察了扎勒泰沙漠地区的古匈奴墓葬群(公元3世纪—公元2世纪),同时还调查了16—17世纪封建割据时期的蒙古人墓葬,发现了一些其主要历史时期的遗存,并对大量的墓址和岩画作了记录。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发现了劳动工具、武器、日常用具等遗物,同时发现的还有古人类学的材料,它们对于研究各个地区的民族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同平城时期出土人骨的种系分析,尝试探究拓跋鲜卑南下政权建立后的民族融合进程。星港城组男性颅骨表现出中颅型与正颅型相结合的颅型特点,狭额型,面宽偏窄,中眶型和中鼻型,并伴有较中等的面部扁平度,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分析,我们认为星港城墓葬虽沿袭了北魏鲜卑人的文化特征,但在人种成分上却表现出更多中原汉族人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多民族交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4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段时间。虽然匈奴人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衰落,但由于中世纪北方游牧文化是发端于公元前3世纪兴起的匈奴人,且其兴起时间正好是古代和中世纪的交替时期,因此在本文中匈奴人也属探讨之列。中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那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拟从抄掠、和亲、内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柔然和鲜卑都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柔然曾是蒙古草原的主人,在其存在的近一个半世纪里,与当时鲜卑族建立的代国、北魏、东魏、西魏以及东魏重臣高欢之子高洋建立的北齐等政权有着复杂的关系.柔然与中原政权关系的显著特点,是战与和交叉进行,战中有和,和中有战.一方面柔然与中原王朝频繁发生冲突和战争,另一方面柔然又与中原王朝和平相处,多次朝贡、和亲、归附中原政权等.柔然对中原王朝的朝贡,中原王朝对柔然的赏赐以及互市等,都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柔然与中原在文化方面相互影响和渗透,多次和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亲文化,佛教也由中原传入柔然.  相似文献   

8.
拓跋鲜卑经过盛乐时代一百四十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塞外草原游牧政治特征为主、兼具一定多元政治文化色彩的政权。从盛乐迁都平城的前后十余年间,拓跋鲜卑统治者按照中原王朝政治文化模式建立了北魏王朝,完成了从塞外草原游牧政权到中原王朝、从边疆属国政权到皇权国家的政治转型,加快了拓跋鲜卑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阿旗东沙布台乡宝山村西发现的两座辽代早期壁画墓,墓主人一是耶律阿保机的近亲,一是来自中原的与耶律氏有姻缘关系的女性。两座墓均应为公元923年建造,结构完整。墓内壁画内容丰富,再现了契丹早期社会风貌,反映了中原与北方文化的融合,展示了晚唐辽初时期高超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10.
据《光明日报》2005年12月17日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在陕西韩城市梁带村发现了大面积的周代文化遗存,并勘探出103座墓葬和17座车马坑。今年4月以来,考古队对其中的一个车马坑和3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值得一提的是,已发掘完毕的一座墓葬未被盗扰,各种遗存、遗物保存完整,摆放整齐。有专家指出,这是陕西地区30多年来第一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周代高等级贵族墓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