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存在着两种内涵:一种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联系的、主要从道德原则出发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另一种是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提条件的强调。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前一种内涵日渐弱化,后一种内涵逐渐加强。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后,由于种种原因,走上了一条与在西欧相反的发展道路,即唯物史观逐渐淡化、革命乌托邦主义被大力复活的道路。比较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演变路径,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考察 ,提出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有“大同”和“太平”两大流派 ,前者为中国历代社会上层所传承 ,后者为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所传承。对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了比较研究 ,指出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形成 什么是文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无疑地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文明观成果的,但又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文明观,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是最科学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来源问题,一般认为只有三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把各组成部分的理论来源,又归结于其中的某一个,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种观点,虽有根据,但却不尽全面。据笔者的粗浅看法,对  相似文献   

5.
空想社会主义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国家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话语渊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公共性学说包容宏富、题域广泛,整体一致而又各具特色:早期感性描写阶段的政治民主和执政为公思想,中期理性论证阶段的对国家公职人员施以严格的选免、监督制度和廉政思想,以及晚期理论实验阶段的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国家消亡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学说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虽有“空想”与“科学”之分,但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性学说中的那些实质精神和价值原则,也是为马克思的国家公共性思想所秉持的科学性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2)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其内容由四部分构成:1.冲破一般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构思理想社会;2.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手段;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4.莫尔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全面研究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正确评价其同时代一般人文主义者教育思想的贡献和缺陷,准确把握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来龙去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特质。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西方近代人权观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彻底颠覆,指出了人权的历史性;通过对资产阶级人权实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人权的具体性;通过对各种机会主义人权观和空想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否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列宁的这一重要论断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历史上已有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这一思想的天才构想和科学阐释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的一笔重要财富.青年毛泽东受早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扬弃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激进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流派,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反封建思想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