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国家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使风险投资活动与国家创新目标、创新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建立支持风险投资活动的政策与支持创新的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IPO退出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增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但也可能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动机扭曲”,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损害.以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科技型上市企业数据,采用随机效应面板回归与面板泊松回归的方法,对风险投资IPO退出特征变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IPO规模与企业创新行为整体呈现显著正相关,风险投资持股机构数量、风险投资对企业股份持有期与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显著正相关,风险投资回报系数与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有效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已持续了 1 1 0多个月的增长。不仅如此 ,美国经济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结构 ,即以知识为主导性要素 ,高新技术创新为渠道 ,以信息业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本文指出风险投资是使知识和资本在较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的一种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 ,它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的方式 ,降低了创新商业化的成本 ,推动了创新的发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既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完全的退出渠道 ,又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正是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使美国的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不但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也高于欧日等发达国家 ,使美国新经济蓬勃发展 ,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决定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而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山东省资本市场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一是完善种子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是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三是加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四是鼓励高科技企业场内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5.
关于江苏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孪生伙伴关系.省情客观上要求江苏必须特别重视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是江苏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重要条件.江苏极具发展风险投资的潜力,一是科技创新始发资源丰富,二是风险资本的供给潜力巨大,三是省内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实力不断壮大.政府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上,提高全社会对创业投资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的认识;积极进行风险投资法律规范;降低风险投资的"门槛",引导企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向技术创新,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风险投资中,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美、日风险投资发展的比较,作者认为崇尚创新、鼓励冒险、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是风险投资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风险投资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活动,以诚信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文化与法律制度一起构造了风险投资有效运作的市场基础。最后,作者从传统文化与转型期文化两个角度对风险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看风险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险投资中,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美、日风险投资发展的比较,作者认为崇尚创新、鼓励冒险、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是风险投资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风险投资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活动,以诚信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文化与法律制度一起构造了风险投资有效运作的市场基础.最后,作者从传统文化与转型期文化两个角度对风险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国风险投资特点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产物,作为资本运作的特殊形式,对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高新技术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探索美国风险投资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我国实际,提出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农业风险投资支撑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对于拓展农业创新和农业科技开发、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政府为引导,构建我国农业风险投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多元化的农业风险资本体系;二是完善农业风险投资市场运行机制;三是完善政府对农业风险投资扶持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借鉴美国经验 优化中国风险投资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 ,指出了中国风险投资环境的局限性 ,提出了应从四个方面的完善中国风险投资环境 :( 1 )建立健全法规 ;( 2 )加强政策支持 ;( 3)建立多级投资系统 ;( 4 )培养风险投资专家。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活动实质上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知识和理念的载体,具有与一般投资活动不同的溢出效应。这是一种经济增长效应,是报酬递增的源泉,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扩散;三是组织成长与制度变迁;四是人力资本积累。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必须由就业增长型经济转变为知识创新主导型经济,建立报酬递增的经济增长模型,充分获取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印尼民主化进程中,美国为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选举援助:支持有关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支持强化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机构的能力;开展和支持印尼的选民教育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组织开展了选举监督活动,推动印尼重要选举的顺利进行;为印尼政党发展提供支持,促其成为真正民主的政党。美国的选举援助,有助于提高印尼选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高以民主方式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有助于培育印尼民众和精英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素养,提高民众对选举以及民主制度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有助于印尼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日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从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这一目标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风险投资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必须从我国现实出发,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大胆进行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并进一步从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融资机制、市场化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灵活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和完善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业发展历程的对比分析,指出政策支持应有一定限度,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政策支持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宽松、有效的制度环境,以市场的力量来发展风险投资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风险投资公司资金来源、治理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国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找出差别,并分析了中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和通畅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模式是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经历了曼彻斯特模式、罗斯福秩序模式、新美国模式等三个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人主义,注重自主抉择、自由创新;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推行政府不干预经济的原则;融资渠道主要是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而非银行。美国模式在经济调控、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科技创新及贸易机制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但在经济活动自由主义化、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加剧贫富分化等方面表现出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1959年西藏叛乱以来,美国国会对中国西藏事务进行了长期的干涉活动.国会早期干涉西藏事务的主要活动包括: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西藏秘密行动提供资金保障;为达赖集团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从1987年开始,国会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插手西藏事务,其立法活动的目标是将美国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国会干涉西藏事务的早期活动不仅损害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达赖集团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改变了美国的科研模式,确立了政府与高校在科研领域的新型合作关系.而中国高校科技工作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中美两国政府都主要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但在支持的强度、支持的目的和引导的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深入比较这些差异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才能为中国政府加强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退出途径:比较、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比较和分析了风险投资三种退出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提出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创造条件,尽快改善退出机制,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校创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作者在美国期间的学习考察,借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三点建议加大政府对高校创新的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发挥企业和民间组织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不断创新高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