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奠中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曾得到章太炎先生的指点,悟得笔法,书艺大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云中,姚先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刚健清新的书法风格,并与自己的人格襟抱和满腹经纶相激荡,成就了一种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文人书风.姚先生是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书法家,他强调文化对书法本体的优先性,其作品体现出一种大境界.他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书法,其书法美学呈现出“正大气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学者书法意味,很好地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笔墨线条中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姚奠中先生的学术和书法成就荣获书法界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2.
从15岁开始自学书法,而后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赵冷月先生,戴建福已经与书法艺术结缘35年。他临遍历代名家书法碑帖,精于行书、楷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中心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古代的书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是戴建福书法的最大特色,35年间,他经历过多次人生转折,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林散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本文仅就其书法的点画(线条)作一简要的赏析。 散之先生的书法在笔墨上开拓了传统书法的新格局。他的用笔既守法则又不拘陈规,以深厚的笔墨功夫丰富了书法点画的表现力。他认为书法用笔“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这曾是黄宾虹老人对绘画用笔的要求,而散之先生在书法实践中一直奉行并有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语言。  相似文献   

4.
谢榛认为诗与禅“悟同而道别”。他把握住悟这条纽带,为强化和牢固诗与禅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他乐道的悟,直指诗艺,使诗精纯。他虽标举顿悟,具体主张却接近渐修。其悟承袭了严羽的“透彻之悟”,且掺杂了道、玄、儒诸家观念,缺乏明确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再次荣登《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的重庆私营企业“三巨头”中,孙甚林恐怕当属另类。在他仨中,一位是力帆集团的尹明善、一位是宗申集团的左宗申,他俩都属“摩托帮”;而南方集团的孙甚林,却是位做房地产的。像他这样在重庆房地产业中颇具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其办公室不豪华也该显富贵吧?然该办公室可给人眼一亮的,无外乎书法名家魏宇平先生题写的一幅字“决策失误是最大的错误”,一枚铜质指南针。因此,窃以为,若欲公平客观地评价孙甚林,理当独到地抓扣住此二“宝物”深究。关於“决策失误”似可免谈,因他天天望着以惊醒自己,也多次说…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首先表现的是人生归宿的虚无感。由于他对人生三昧根本就没有彻底悟透,所以诗歌完全是一种心理情绪律动的直接外化,是一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在“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背后,其实浸透了他盖世的凄凉。第二,表现了谢灵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这是他把建安以来常见的儒理性抒情变为玄理性的抒情,抒发的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强烈的忧患和悲伤之情。  相似文献   

7.
延安大学校友、书法家赵学敏先生,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人生历程紧密相联并且互为表里。他自幼研习书法,有着扎实的童子功,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形成了以“雄逸”与“秀逸”为基本审美特征的书艺风格。他还提出“人民书法’’的理念,他的作品始终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人民,书法造诣达到了创新、时代精神和书家人格修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美,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夏爱华 《山西老年》2013,(11):50-50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涉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金石、书法等各个领域,以其无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当他阅尽人间的繁华和沧桑后,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使人们对他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想要探究的欲望。18岁那年,母亲作主,为他娶了妻子。他没有抗拒,因为他是个孝子。但他与妻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感情也不深。  相似文献   

10.
赵之谦书体研究曹建赵之谦以他对书法“内功读书,外功画圈”的本质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大量创作,建立了他以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诸体为主的书法系统。在《汉铙歌三章》题款中,他写道:“(此种篆法)可悟四体书合处。”本文以对他的四体书作的比较研究为手段,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是两宋文坛上最灿烂的一颗明星,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化性格极具魅力,倾倒了无数的中国文人。他的性格内涵,源于他对人生思考的深还细致,源于他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提起苏东坡的帝神.人们总把它归纳为儒、释、道三家的综合交来。他最亲密的弟弟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初好贯谊、陆背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悄然叹息日:“吾昔有见于中,日未能言呼风《庄子》,得吾心矣卜…··”后语释民书,深悟实相,参之初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从苏辙至今,这一看法已…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世言史家之书法,其义过于狭隘,对其研究,亦往往流于形式主义,道路越走越窄。本文拟就书法之涵义略述浅见,以求专家指教。世言史家之书法,盖从《春秋》书法来。在中国史学史上,学者似乎皆由《春秋》之书法而论及他史之书法,历代相因,绵绵不绝,使之成为一个不可改易的老传统,不可不涉及的大问题,似乎成为中国之史家的“独一无二之天职”,“独一无二之能事”。何谓书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在本世纪初所著《新史学》中,曾专门论过书法,他说:  相似文献   

13.
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笔耕不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他的散文涉猎广泛,凡人间生活各个方面,都在他的散文中得到反映。他认真地品味人生,中年以后,其怀乡之作如一枝奇葩,独放异彩。此外,抗战期间生活情景的记录也独树一帜,从中可窥梁先生之旷达、洒脱的人生观。他善于讽刺世相、感悟人生,挖掘人性入木三分,令人深思。梁氏散文以其幽默、闲适、典雅而著称,令后人回味无穷。其心路历程很值得后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再春先生的书法厚重古朴,飘逸灵动,在中国的书法界享有很高声誉。他自己始终执著地认为书法是一种习承前贤又超越自我的艺术,是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抒自己的豪迈激情。杨再春祖籍河北唐山,因身材高大,长得魁梧、肤色黝黑,加之整日劳作于黑白线条之间,陋室被墨香所萦绕,久之,人们便称他为“墨人”,“墨人居”也便成了他的堂号。  相似文献   

15.
张风塘 《中华魂》2013,(2):42-43
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他谁写的书法最好,启功先生幽默地说:“自古以来,中国两种人书法写的最好,一是三岁孩童,二是积学大儒。”启功先生的话道出了书法艺术内含的本质与境界,给人很深的启发与思考。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就是启功先生所说的积学大儒,他的书法艺术,犹如他的国学成就,让人产生无限的仰慕。  相似文献   

16.
弃蔽囿一隅得全象之实——读《中国书法美学》的方法论启示启明书法是我国一门悠久而独特的传统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清理、总结、概括,是一项艰巨的理论工程。金学智先生的九十余万字的《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理论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语:对于书法,有许多要求和品评标准。大凡优秀书法家,一定是能以书法陈述自己的审美理想,展现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抒发人文情怀的。国家森荣休之前,长期担任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务。他坚持研习书法,就是要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融入到工作中。国家森的书法沉厚、大气、刚正,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如今,身份转换又成了国家森人生的又一个起点,相信游心书艺的情怀会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厚多彩。  相似文献   

18.
若论贾才先生何以在书法上有如此成就,就得从他的常识、修养谈起。贾先生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他深厚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功底给他的书法艺术道路铺奠基石。著名作家管桦先生曾讲:“如果说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那么书法就是美术中的美术。”立论精道、掷地有声!贾先生的书法艺术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果完美一点说,贾先生的书法艺术源于他的哲学加文字的肥沃的土壤中。当今的书坛称贾先生是当代草圣,因为他的草书如行云流水,凤舞龙腾,电掣风驰,气势恢宏,千变万化自然天成;然而我认为他的行书更是叹 贾才先生1936…  相似文献   

19.
研究鲁迅,世人多着重于他的思想、文学等方面。而对其书法,虽称道者众多,但从书法艺术角度进行研究者则甚少。不识鲁迅书法的人,又大多以为鲁迅人贵因而字贵。这无疑抹杀了鲁迅书法的本身价值。事实上,我们从鲁迅的众多遗墨中,能够品味到他在书法艺术上高深的造诣。正如郭沫若评价的那样:“鲁迅先生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奖也”。研究鲁迅书法,无疑对繁荣书法艺术,全方位研究鲁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笑隐大訢以华严“法界事事无碍”观,去充分肯定“世俗技艺,无非佛事”,反映出以艺术为佛事的审美价值取向。他很重视画意中要具有能启迪和牵动读者的力量,特别肯定那种具有如董狐之笔的褒贬作用的作品。他强调绘画在佛教教育中的作用,并指出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绘画能否描绘公案、表现禅机、呈现悟境?大訢明确指出它们是不能“以笔墨形容”的。大訢倡导书法创作活动应遵“佛制”,不能“溺于文艺”。他以人品论书法,指出能从禅门大师书法的“片纸之中”,窥见其人生境界与人格魁力。他主张书家应自辟门径,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家独特的面目,自成一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