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当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的理解 ,运用产业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信息产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 ,从产业链纵向、横向构成及其动态变化等三个维度上分析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的特点。希望能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企业的定位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产业分工转移和大调整的大背景下,江苏要加快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必须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此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密集化和技术密集化道路;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制造业分销成本;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制造业服务成本。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着特殊的发展历史和背景,曾经在全国占据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陕西省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近两年在全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却出现增速减缓的趋势。本文用规模比重、区位熵等指标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分析了陕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定位、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及全球,并在一些特定区域高度集聚。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揭示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组织模式扁平化,企业呈现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并存,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领域等六大趋势。进而提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视市场作用,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以及将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
电子信息产业是绍兴市当前要着力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 ,针对绍兴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作者提出了运用大公司战略、民营化战略、人才工程战略、产业振兴计划战略来振兴绍兴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观点 ,并提出了加快绍兴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与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应抓住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步伐。遵循客观规律,强化比较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先进制造业研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制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需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当实施集群制造战略,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施集群制造战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专业选择,是报考中职学校绕不开的主题。选择专业,除了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参考标准,那就是所在区域的地方产业发展战略。上海在“十五”期间就确立了以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更是明确了大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保持与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比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状况和竞争状况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获得八个解释变量;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98至2008各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研发投入、内资的产业集中度、外资资本投入、国内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需求量、我国半导体硅单晶生产额、外资企业销售量占产业销售总量这六个变量显著影响我国该行业国际竞争力,内资资本密集度和外资人力资本强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就业;武汉发展该产业还有利于优化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产业化生产技术未有实质性突破、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对策是;重视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小环境”;扩大风险投资规模,推动银企合作;利用证券市场,促进资本与技术对接;重视知识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关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完善为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体系;推行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加大对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选取了7类不同行业,调研了2012年江苏省百强企业中7个企业,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层次制造业服务化,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四方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信息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专利分类法(IPC)1987—2012年间电学部的专利授权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创新强度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在2003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较大幅度的提升。经过两次提升,其创新水平已经跃居国内所有行业之首,并基本实现了该行业初步的创新转型。从细分行业看,基本电器元件行业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龙头行业,电信技术行业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行业。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上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完成创新转型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的重点与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由此带来的新一轮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重点在于:以研发、创意为主的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北京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北方金融中心、北方航运龙头和世界制造研发基地三大高端定位引领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河北则应以曹妃甸沿海经济隆起带为切入点,融入京津双核。影响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的难点,除了产业同构依旧明显、产业“悬崖”弥补困难之外,区域内资源约束加剧、来自大东北经济圈的潜在竞争等若干因素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属于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陕西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在综合多位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概念,并设计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提升陕西省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从中央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提出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路径建议,并分析3家中央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可以大力推动包括初级制造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滞后。这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运用工业设计的水平不高、工业设计人才集聚能力不足、缺乏本土特色的设计品牌,政府推动力度较低。文章基于河北省制造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处于京津冀经济圈中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应基于自身制造业特色与京津制造业错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从而提出了以法治化、信息化、民族化、品牌化、创新型为主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把辽宁建成全国乃至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从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体制、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竞争力是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基于此,以河北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为研究对象,从竞争要素、集聚水平和区域网络水平三大因素视角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改善区域创新网络环境;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引进物流金融业务,拓宽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融资渠道等应对策略,以提升河北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服务创新的存在性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服务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主要差异,以及对制造业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产业链及区域内三个层面上阐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最后提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一大批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中国电子制造业基地.然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电子工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工业主要是制造业,而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偏重于设计,较少涉及制造.毕业生对企业急需的电子制造方面的技术如表面贴装技术(SMT)知之甚少.即便是设计,课程内容针对性也不强.为更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加有关现代电子制造和测试方面的教学内容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