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评价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再次进行论证,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的评价,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转变就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转变就是社会主义时期、一九七八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学习与探讨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所谓大历史观, 就是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宏阔空间背景下来叙事和评价, 以求客观呈现历史、科学总结历史, 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习近平在论及中国共产党历史时, 要求"树立大历史观,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叙事和评价, 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 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也彰显了大历史观作为历史叙事和评价方法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斗争过程中积累了重要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智慧。从党在延安十三年历史中,吸取重要经验、丰富智慧,既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路,成就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结合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重要讲话学习,把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学深悟透,把延安时期历史经验、丰富智慧与走好第二个百年赶考路的现实结合起来,与新时代共产党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必然能在新时代创造新的伟大业绩!  相似文献   

5.
党的小康社会基本理论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这一历史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密切相连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党的小康社会基本理论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胜利地完成了两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事情,一是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是改选和增选了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这两件大事是密切联系着的,前者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后者从组织上保证党的正确路线和《决议》的贯彻执行。长期以来,在我们党内,主要是存在着“左”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红色诗歌的演进理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发展历程,分别彰显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和思想伟力。中国共产党红色诗歌既是“诗史”又是“史诗”,具有政治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和英雄性的史诗品格。坚持唯物史观和党史观,从红色诗歌中汲取精神源泉,有助于学习党的历史、坚定历史自信、提升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个“历史决议”坚持用发展与辩证的观点看历史,坚持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尊重历史发展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分析历史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党史研究者不仅要以“决议”的基本结论为指导思想,更要遵循其分析与总结历史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核心问题和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决定》为指导,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近,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叶中教授等撰写的《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视野——基于宪法学思维方式的一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运用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这部著作开拓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野,是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通读全书,这部著作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0.
静娜 《山西老年》2012,(7):19-19
按《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从1949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四次没有准时召开。党的“八大”“九大”是推迟召开,党的“十大”“十一大”是提前召开,这其中都是些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党的"八大"开始(由于历史原因,中共九大和十大没有发行纪念邮票),我国邮政部门共发行"党代会"的纪念邮票9套17枚,其中小型张3枚。方寸之间见证了党的光辉历程。1956年11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志号纪3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之力度超过任何时期。从各省市被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到以周永康这只“大老虎”的落马,无不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反腐败之决心空前。习总书记在报告和公开谈话中,多次表明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严肃课题,也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史的历史自觉,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践行着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历史中的实践自觉。从观念基础、动力之源、实践路径三个向度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统合了实践性与反思性的辩证。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思想,既是守正,也是创新,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看,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从现实看,是新时代“新赶考”的现实要求;从价值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深入学习和理解“三个务必”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思想,以制度确保“三个务必”思想贯彻落实常态化,有利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中始终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变化、国家发展和政党自身建设需要出发,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管党治党思想的深刻理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经验的总结创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路径和价值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学说,从系统性、矛盾性和辩证统一性上揭示了管党治党的哲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掀开了我们党文选史新的一页,是我们党理论建设的历史纪录,是我们党掌握人类认识工具——实践的唯物主义中国化的丰碑。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从1975年到现在,通过粉碎“四人帮”和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三次从危难和困境中走出,转向胜利和发展的伟大转折。《邓小平文选》则是这一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8.
《论十大关系》蕴含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党的发展理论的理论增长点,成为党的发展理论的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论十大关系》发展理论的历史继承和时代发展,二者蕴含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指导着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历史逻辑,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前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引的理论逻辑,锻造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实践逻辑,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逻辑自洽。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的历次政治报告,广泛运用历史经典话语赓续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承政治理念,平易通俗话语践行群众路线,艺术修辞话语营造情感语境,宣传口号话语点明核心要义,有效地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评价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再次进行论证,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的评价,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