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心转移后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马来平恩格斯以后,自然辩证法长期注重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并以阐明自然界的辩证属性为指归。就是说,以自然观研究为重心。本世纪60年代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从科学的性质和规律、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互...  相似文献   

2.
刘冠军 《学术论坛》2003,20(1):15-19
从本体论角度看 ,马恩没有创造“体系哲学” ,没有刻意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但从科学认识论角度看 ,马恩又创造了“有体系的哲学”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子系统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论体系或科学认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合理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即科学哲学。沿着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方向继续前进,必然在发展丰富自然观基础上,产生科学观和技术观,构成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使它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攀登世界高峰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传统交织的基本格局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问题。本文就科学的认识发展从哪里开始;关于科学认识的真理标准;从经验到理论有没有逻辑通道这三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述评。这些问题都是自然辩证法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希望能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5.
舒伟光教授不幸病逝已九年余。他主编的《科学认识论)巨著五卷,其中前三卷曾在他去逝后不久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近第四卷和第五卷连同前三卷一起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终于实现了舒伟光教授生前的遗愿。细读《科学认识论》五卷,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该书开创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阶段,体现了认识论自身发展的新标志,是认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明确确定以科学认识作为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为从多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科学认识提供了逻辑可能性。20世纪的科学非常活跃,科学与技术大大造福于人类,同时也给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由生态自然观、精细科学观和组织科学方法论组成广义自然辩证法以更新经典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文中论述了这三个范畴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精神的精华并由其组成基本理论结构的根据以及它们与经典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原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和融合贯穿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传统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有意识形态的优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哲学传统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强调学科自主性,重视学科建设.两个传统和平共存,但带来了这个学科的致命问题:名实长期冲突,学科定位不明.  相似文献   

8.
从当代哲学看,可以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遗产进行分析这就是,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对各种自然科学争论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对这些内容的分层研究,可能有助于弄清《自然哲学》的真正历史价值,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即自然辩证法的基础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这种认识论,把认识的对象和认识自身的发展都当作过程来考察,认识是个过程,便是科学认识论的重要结论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门科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范畴体系。没有相对完善的范畴体系的学科,都不能被戴上科学的桂冠。哲学如此,各门自然科学如此,自然辩证法也是如此。所以,确立自然辩证法范畴体系,对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建设,促进其在真正科学的轨道上运行,无疑是必要的。然而,确立自然辩证法范畴体系,不是靠主观臆造和凭空玄想,除了依据一定的客观内容外,还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原则。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近年来,尽管不少理论工作者对其范畴体系的建立进行过许多探索,然而,争鸣十分激烈,观点难以统一。有的以哲学范畴辅之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代替自然辩证法的范畴;有的将已上升为哲学高度的范畴拖回到自然辩证法中详加叙述;还有的将并未上升为一般的某一自然科学门类中的范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 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 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谭:老陶,我们单位最近组织科技人员学习《自然辩证法》,我是一个积极参加者,可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你是搞自然辩证法的,想向你请教! 陶:我过去虽搞过自然辩证法教学,但最近才归队,好在我们都是老同学,可以一起来讨论,有些问题还得向你请教。 谭: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搞不清楚自然辩证法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科学。有的人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但近来有人认为它是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弄得我有些糊涂,究竟恩格斯讲过这个问题没有?  相似文献   

14.
刘永谋 《晋阳学刊》2006,15(5):65-69
作为一种知识论,知识考古学引入了话语和实践使之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相对于科学史,考古学是从话语角度来看待科学的;相对于科学认识论,考古学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的。考古学对于传统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的改造,其目的就在于取消主体。考古学是一种无主体知识论,这直接表现为对历史连续性、真理和起源的反对上。考古学有着对知识、科学的独特理解。考古学无主体知识论对主体的否定,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认识论,不再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围,而是一种“反科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试图分三个不同时期粗略地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过程。认识论是研究人的认识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理论学说。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认识的源泉等问题,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在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中诞生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认识论方面,先后提出过五个公式,并且把它具体化为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这是对我党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独创性贡献。研究这五个公式对于完整地把握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并没有超越这一范围。因此,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论争及其解决成为当前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不可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当前最要紧的是弄清:1.西方学界是在什么意义上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是科学还是哲学?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向来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我们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认识论”的框架,即把康德哲学“认识论化”了。诚然,康德研究认识论问题曾写下《纯粹理性批判》,但《纯粹理性批判》却只是康德哲学的“导论”,更何况《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其实,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迷才是康德一生渴求解决的主题。康德对这一哲学主题解答就是重建形而上学即人的科学。康德的意图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当把康德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博士论文》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必要的必要前提;第二阶段以《手稿》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萌芽;第三阶段以《神圣家族》为标志,它预示着认识论发展即将产生新的质变,预示着马克思认识论的即将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只能认识有限的东西……”“我们在根本上只能认识无限的东西。”这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两个对立的认识论命题。恩格斯认为,这两个命题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仅仅从对立的意义上去理解,或者说,离开它们的统一而孤立地去看每一个命题,这两个命题都可以是错误的。如果从它们的统一意义上去理解,它揭示了认识论上个别和一般、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对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和非辩证的可知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于解决当前哲学本体论问题上的争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