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因为它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诗的意象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象(如小说形象、戏剧形象等),因为它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中,以不确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在英美文学史上被认为"开现代诗歌之先河"的意象派,对中国唐诗有着较为明显的学习和借鉴,本文试图从英美意象派运用意象组合的三个技巧--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论证英美意象派对中国唐诗在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吸纳,证明在"意象组合"理论上是"东诗西渐",并非"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戏剧教学应该兼顾剧本文学与剧场艺术,但从国内几个综合性院校兴办戏剧学专业的现状来看,由于教学软件或硬件的缘故,大都以戏剧文学为权宜。戏剧一旦转向戏剧文学,剧本则成为"戏剧"的中心,剧本创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总结了自己在戏剧创作教学中一些心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环境到精读经典剧作;从播放戏剧影片溶入剧作法讲授到学生分角色朗读台词体会对话;从剧本提纲构思到戏剧对话写作,最终完成个人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4.
影视文学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 ,这里说的影视文学指的是影片摄制组 ,根据剧本内容在导演的综合性思维指挥下 ,共同创作出的通过借助镜头、画面诉诸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 ,利用蒙太奇手法所构成的近于现实逼真的电影、电视和激光影碟。影视文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影视文学没有诞生之前 ,戏剧艺术风靡整个世界 ,并且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戏剧艺术受时空和舞台的限制以及没有画面的流动感和跳跃感等 ,最终将要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所代替。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迅速发展 ,机器大工业如狂澜怒涛席卷了整…  相似文献   

5.
论曹禺戏剧音响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响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的构成因素。以音著象 ,意与象交融 ;以音立戏 ,情与理统一的意象美是曹禺对戏剧音响艺术独特的追求。这一艺术追求延伸了音响效果 ,拓展了审美空间 ,是戏剧大师诗与剧融合审美理想的舞台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语言,文学意象和审美的关系。文章阐述了如下几点:意象可以分为一般意象、观赏性审美意象和创造性审美意象。从创造性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艺术意境的产生,可视为从生活到创作的内在脉络;文学创作不是要把饱含感情的创造性审美意象转化为概念的堆砌,而是要用一系列概念去表现创造性审美意象;语言作为文学这一艺术样式的媒介,有其独特的优长与局限;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的意象和意象的表现的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为其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广阔境域,但也增添了其媒介运用的难度;语言的艺术需要艺术的语言,文学意象的酝酿和文学语言的提炼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是形象思维即神思或想象的产物。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最能反映出诗人的创作风格,表现出诗歌艺术的境界。莎士比亚的明喻意象经历了从传统风格到与戏剧完美融合的历程,其隐喻意象由彼特拉克式隐喻发展到混合隐喻意象,其曲喻意象经历了承袭、发展和创新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大量与其相关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涌现。作为出现频次最高的意象之一,“金丹”用于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神秘色彩。“金丹”意象蕴含丰富的艺术哲理与审美隐喻,表现出古代文人长生不老之欲念、淡泊飘逸之心境以及俯仰天地之宇宙观,为游仙诗与隐逸诗取得的不朽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金丹意象的艺术价值,从文学到哲学,在有形与无形中,体现出古代文人对于自身命运的现实思考以及对于超验世界的审美探索。  相似文献   

9.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受到了很高的文学和艺术评价.本文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出发分析该作品中象征性的意象,戏剧性的巧合以及深刻的对比三个方面,旨在透过作品的外部形式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民生题材的影视作品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它不仅推动着文化艺术创作的进步,而且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的深刻诠释。从民生观念走向人民意识,从民心工程走向时代使命,从发展本位走向倡导公平,民生题材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直指人性美与人文美,审美视角直指情感美与人格美。民生题材影视作品如果忽视审美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自然的审美过程就会演绎为非自然的功利过程,远离预期的教育目的和传播目标。因此,美与审美的对话、审美体验的生成、艺术与传播的相统一等,是民生题材影视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流行文化的影视剧与受众传统审美阅读首选的文学艺术,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于传播中所表现的世俗化、娱乐性特征,对和谐文化建设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影视文化与文学创作健康发展,净化文化环境,是文化消费时代学术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影视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通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对旅游景点以及祁县经济的影响,指出山西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正是发展影视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认为政府在其中应扮演重要角色,重在挖掘影视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提出相应发展影视旅游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媒革命与戏曲变迁——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歌仔戏,历史不过百年,却恰逢新旧世纪更迭、传播媒介大变革的年代,电影歌仔戏正是闽台民众求新探索的一种产物。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与影视结合,歌仔戏产生了新的特质,在音乐、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经验,并且形成了歌仔戏新的传统,获得了新的观众群,从而为本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和空间,也为电影、电视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在地化途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返归民众生活脉络,回溯曾经的探索与勇气,寻觅两岸民众生活与创造的智慧,连接过去与现在,应是我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电视剧主要通过反映城市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拍摄城市主题的电视剧、建设影视基地、举办影视节庆活动等进行城市形象传播,从而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承载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增强城市文化的竞争能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在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需注意现实城市与电视剧中城市的差别;城市景观的过度描摹与城市精神的缺失;城市形象共性的泛滥以及个性的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门类的艺术运用同一种创作方法时会产生具体手法、形式、深度上的差异。将影像艺术与传统文学作对比,影像作品在自然主义创作领域获得了更多的美学宽容,做出了更极端的艺术探索。借助摄影技术的纪实特长,影像艺术在自然主义美学方面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也为人类提供了其他门类的艺术难以具备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为自身创造了多种选择的空间,它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电影政治、文化与商业在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主要支撑维度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新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传记影片创作与英模人物表现联系到了一起,艺术向政治呈现出一种无原则的妥协。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电影承担了市场实践、创造时尚、情感宣泄等众多功能。但是,电影不能一味扮演商业先知、娱乐时尚等众多角色,也不能在商业主义、主流主义和作者主义之间自以为是地走钢丝。中式商业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叙述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发展大片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与华语电影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电视剧市场、音像市场、网络市场等多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直至整合的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 ,既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 ,现实的可能性 ,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 ,又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同时也说明了影视合流、互动、互补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