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保证。高校党组织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利益出发 ,加强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现“三个代表” ,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也必须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健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5-5,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足点是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 线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主线,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围绕"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本质,立足"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历史性的决策和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宝贵而丰富的成功经验。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为主;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些经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基本领导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基本领导方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尊重和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6):96-101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精髓、灵魂、核心的位置。列宁群众观是列宁主义的核心理念,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保持信仰纯洁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保持信仰的纯洁性,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青团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的实践,要用先进文化塑造青年,要不断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效劳.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余华等先锋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之为“后新潮”,他们对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进行绝对地反叛和怀疑,根本否产极价值和意义,常常在恐惧和绝望中进行“死亡叙述”,描述死亡过程,93年余华小说《活着》的问世,表明他已进入“新写实”的行列,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等都已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