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最根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探密 ,旨在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发端 ,以及如何一步一步地推演 ,最后形成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发端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邓小平发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不是穷 ,而是富 ,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发现这个特征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于是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是摆脱贫穷 ,发展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构想 ,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他的构想主要有两大块 :一是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条件 ;二是发展生产力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认为首先要解放生产力。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三段 :1 976年至 1 981年 ,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 982年至 1 987年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 987年后 ,主要是通过实践检验 ,完善和提升构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内在关系。文章重点强调了三个问题:(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二)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三)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全面判断,而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着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基本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丰富和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并增长物质财富。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作为能够最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生产体制的同时,也作为社会分化体制而加大了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把握社会主义财富生产的功能性要求与合法性要求的同时,确立起与从"如何增加财富"到"如何支配财富"的历史转变相适应的社会财富生产观。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二个疑难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问题 ,认为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既不能用本质代替特征 ,也不能用特征代替本质 ,而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二是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区别问题 ,认为邓小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虽说资本主义在客观上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但由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必然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紧紧抓住和解决好基本制度、生产目的和资源配置这三个根本问题.这三个根本问题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基本制度方面,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产目的上,要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保证被解放和发展了的生产力归人民所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源配置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有公有制经济的全力配合,政府对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当然其效果如何还得看这只手有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保证了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必然是也必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效率,从而这个效率必然是与公平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80%、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十分关注。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一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要坚持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商业史上,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始终存在着一个对经商赚钱的道德评价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居首位的综合标准,它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和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目标提出来的,这三大目标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统一。这个标准从两个方面成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认识的支点:第一,破除脱离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尤其是生产力目标去谈论社会主义,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二,有助于在信息和知识有限的条件下,闯出一条成功的改革之路,从而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导者和实践者探索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新视角,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实现和最终实现三个层次揭示了社会主义内在的基本规定性,比较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前 ,我们侧重从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着眼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邓小平围绕着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突出了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指导我国开辟出了一条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崭新社会主义道路 ,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了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经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来要我们解决.这些都涉及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问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第一位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我国的长期实践证明,不首先解决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解决了也还是要反复。现阶段我国急需解决的农民问题有四:一是农民人数太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大;二是农民太穷,农民太苦;三是农民太弱;四是农民日益边缘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就应该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要改革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建设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民数量逐步减少,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最终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其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享受发展生产力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不仅反复强调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首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东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新的探索。其贡献在于: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解决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途径问题;找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光杰教授是一位长期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建设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逐渐发展的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另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矛盾,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前言第一页,该书以下简称《概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落后的边疆民族山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即超常规或跳跃式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边疆民族山区,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我以为,研究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唤醒超常规发展的思想意识,具有超常规发展的工作作风;(2)建立起适合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能促使跨越式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3)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选准发展的突破口,构筑具有边疆民族山区特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4)有效地使落后的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优化涉及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是管理系统优化的含义及特点,应当用“系统优化”来代替一些同志所主张的“整体优化”;二是管理系统化优化所应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同时解决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三方面的管理问题,把科学管理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三是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分为三个层次,来研究管理系统优化的理论模式,以寻求企业管理系统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