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方人》2007,(2)
一日,我与上帝一同出行。路过一条河时,我看到水里有一个人在挣扎,我指着那个人问:“上帝,为什么你不去救那个人,难道他没有向你祈祷吗?”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但我也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圆木从他  相似文献   

2.
早年,在富春江边的桐庐县城关镇,南门头住了个“瘌痢头”。因为我们都紧挨着富春江住,生活中有一半的时间与水打交道,“瘌痢头”当然也不例外。就这样,也不知是谁给他取了个“水瘌痢”的绰号。我家与他家是斜对门,因而出门十有八九会碰见他。他知道我们的名字,但谁都不知道他叫  相似文献   

3.
催债有妙招     
张承永 《可乐》2011,(1):75-75
一年前,朋友老孙开了一家饭店。他性格豪爽,为人仗义,捧场的朋友很多,饭店生意十分红火。 问题就出在老孙这豪爽的性格上。经常有朋友借口没带够钱,欠下饭钱。起初,老孙也不计较,大手一挥,说:“咱哥们儿谁跟谁,啥时有钱啥时给。”时间一长,他有点受不了了,找我给他出主意。我说:“你在店门口贴张告示,就说小本经营,资金困难,请欠钱者十日内结清欠款。”  相似文献   

4.
体验孤独     
当一个人选择了离群索居时,他大抵便选择了孤独。孤独令他远离人类族群,也由此远离了诸如喧嚣、争斗、名利、荣辱,以及其它人类劣根性赖以滋生的渊薮。当一个人身居闹市时,他未必就不孤独。孤独与拥挤的身体无关,它源自灵魂深处对同气相求的呼唤。所谓"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于是那无人聆听的弹奏便成了心灵的独语。孤独...  相似文献   

5.
蓝燕平 《社区》2012,(7):55
小时候遇到不高兴的事、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时,父亲总会说"宰相肚大能撑船"。于是我便傻傻地问父亲,我的肚子什么时候能够放下那只船呢?随着自己慢慢长大,遇到各种不同的人越来越多,我渐渐意识到,父亲教我的宽容有多么重要,特别是面对一些  相似文献   

6.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后期的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四人帮”横行时禁止人们讨论这个问题。谁说陈独秀曾经是马克思主义者,谁对他的早期活动作出某种肯定的评价,谁就可能被扣上“美化叛徒”或“为叛徒翻案”的帽子而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种乱打棍子的恶劣风气如不彻底加以扫荡,党史、革命史的自由的和实事求是的讨论和研究就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应当反过来说,谁认为陈独秀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谁就是在宣扬“四人  相似文献   

7.
永定河,《水经注》称之(氵纍)水。它的上游即桑乾河,下游原名芦沟河,也叫浑河。这条河自古以来经常泛滥成灾,素有小黄河之称。历代虽有修治,但工程规模小,作用也不大。元、明定都于今天的北京,治河之事显得重要起来,但真正治理这条河还是在清康熙年间,永定河之称也是从这时定下来的。过去人们在论述康熙治河时,只注重于他对黄河的治理,不大涉及永定河,即使涉及到了,也往往一带而过。其实,治永定河一事对研究康熙是很有关系的,他的政见、才能,他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有所体现。尤其是他那励精图治的作风,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因此,专门论述一下他对永定河的治理,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周明 《山西老年》2009,(5):67-67
编辑同志:我儿子12岁时,因患病治疗不及时,留下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我们也已经年老。请问,在我们去世后,他的法定扶养人应当是谁?  相似文献   

9.
我有位好友,他为人耿直但认死理。只要是他认准了的,谁也难以说服,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一生中,他既不好吃喝,也不爱穿戴,就有一样——嗜烟如命。他不抽好烟,可一天3盒,数量不能少。他每日清晨6时左右醒来,人还没出被窝,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抽烟,第一支刚点着,第二支就接上了。一天中就这样一支接一支的抽,只是在吃饭时才把烟暂时熄灭,刚一放下筷子,就又点着了,直到晚上躺到被窝里抽完最后一支,丢掉这一天唯一的一个烟蒂,才合上眼晴。 因为抽烟,他的所有衣裤都留有大大小小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神圣的公正     
他让谁进天堂可能出于某种理由,也可能不需要任何理由。当神甫给他洗礼并取名为诺亚时,没有任何人感觉到不妥,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大家都相信他会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所以当他成为一名清教徒时,也并没有人感到奇怪。他们说:诺亚天生就是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新华 《小康生活》2005,(12):49-50
近年来,当外出务工 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 有效手段时,职业病却在 侵袭挣钱不多的民工。记 者日前在江西、贵州、河 南等地采访时,目睹了民 工生命遭职业病吞噬的情 景。是谁把民工们的“致 富路”变成了“丧命路”?  相似文献   

12.
逼你成功     
刘墉 《社区》2002,(18):54-54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他40多岁,没结婚,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 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义是为谁忙啊? 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向前冲。” “那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啊?”我开玩笑地问,“你有没有自己打开来看看?”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6,(6)
窗户上那双眼睛1955年,我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会址在东总布胡同22号,那是个大宅院。我们每天都在小楼下做工间操。有一天,我发现在二楼的窗户上,有一双眼睛。第二天,再做操时,那双眼睛又出现了。第三天我换了位置,那双眼睛也随着我移动了。他是谁?为什么老盯着我?我暗暗地想。一天,楼上走下来一个人,我问关木琴:“他是谁?”关木琴说:“你不知道吗?他是艾青。”好一个“庞然大物“!这位诗人,完全不  相似文献   

14.
艄公对对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听说扬州古城文化发达,无论童叟都能作诗对对,半信半疑。一日,他游至文峰塔下,陪游的阮云望塔而吟:"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撑船的艄公听了,发出一阵朗笑,却不言语,只对着阮云举起一只手摇了摇。乾隆禁不住  相似文献   

15.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16.
徐悲鸿19岁时由家乡宜兴到上海去谋生,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1年,他到法国去留学,有个外国学生竞当面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爱国心强烈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相似文献   

17.
智商安子介     
安子介先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工业家、国际贸易专家、经济学家、汉字学家、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集诸家学问于一身,他既有工商业家明察世事风云的敏锐目光,又具超脱势力献身学问的学者风范。在他走过的70多年生涯中,他踏出了一条勤奋出才华、实践出智慧的成功之路。字子介自幼个性坚强,勇於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有人讽之;“想吃天鹅肉”,而他作答说:“如果有支枪,熟打靶,也非不可能。”安子介1912年出生於上海,家乡是浙江东部的定海。浙东的许多家庭是从事航海业的,俗称“撑船”。人们呼唤“定海”,是希求风平浪静保平安…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太太     
金陵客 《社区》2009,(14):8-8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人似乎不存在。但是孔子肯定有太太。因为,《论语》记载着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既然有儿子有女儿,可见孔子一定有太太。  相似文献   

19.
二、饮食起居 首先谈生活方式。可能再也没有谁的生活方式像毛泽东那样“古怪”了。他和一般人的习惯完全不同。他饮食餐次不定,不是一日三餐,常是一日两餐或两日三餐,每餐间隔甚长;吃饭时间日夜不定,他自己告诉我说:“我24小时里哪个时辰都睡过觉,哪个时辰都吃过饭。”饮食内容也不一定。正常时一餐中有四菜一汤,量也不多;煮一缸麦片,或烤几块红薯也算一餐。  相似文献   

20.
实话如同太阳,没有谁能在直视它时不眼花缭乱。塞卡尔反思着:实话,就像太阳一样,没有谁在直视它时能不眼花缭乱。他认识到:人们之间的关系靠软化了的实话来维系,从而避免了伤害他人。他把今天定为特别的日子——今天,他要完完全全地接受实话并且对别人实话实说。太太给他端来了早餐,第一个测试就此开始。看着太太自诩为大师级的烹饪珍品,他表现得不够踊跃,于是她问:“咦,不好吃吗?”若在平日,顾及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