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小说批评,直到明清两代才日渐成熟,但从汉魏至宋元1000多年内,许多文人学者对“小说”的认识和批评,已有不少引人注目之处.现抉其要,略作爬梳,以就正于方家.一、小说观念的萌发和演变在先秦诸子的言论中,“小说”与“小家珍说”、“小道”的含义比较接近.如《论语·子张》篇载:“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段话被后代小说批评家屡屡引用,但多作孔子言论,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如《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如《荀子·正名》篇谓:“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  相似文献   

2.
追溯小说的源头,先秦诸子对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庄子》对小说的影响尤为明显。《庄子》对小说的影响,首先是它最先提出了"小说"的概念和对"小说"为"小道"的学理定位,并且提出了"齐谐"、"志怪"等对中国文言小说影响深远的概念与内涵;其次是它的寓言精神对中国古代小说从结构层面到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重言”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重言出现较多的一部书,有些重言还是在《庄子》中最先使用的。现存注解《庄子》的著作,最早的是晋人所作。由于当时距离先秦时代已比较远,语言习惯有了相当大的演变,注者对书中“重言”的解释时见可商兑之处。有些误解在后代已经得到纠正,有些问题则迄未解决妥善。本文打算根据“重言”的特点,以《庄子》原文或其它古籍为参证,对《庄子》中一些“重言”的确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所引《庄子》原文,皆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为据。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留下来的《庄子》一书,奇思纵横,思辨精密,不随人观物而独有己见.晋代郭象称他为“百家之冠”.[1]唐代成玄英称《庄子》一书“钳键九流,括囊百氏”.[2]在先秦思想史上,他和老子形成道家学派,可与儒墨鼎足而三,而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又仅仅次于儒家.《庄子》的文章,行云流水,变幻莫测,其想像的奇特,形象的鲜明,笔力的雄健,说理的透彻,文理之自然,都表现出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以其治翰恣肆的文思,深蕴广博的气势,瑰丽奇绝的语言而为世人所瞩目。李白在《大鹏赋》中赞叹道:“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清人刘熙载则曰:“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艺概》)。而刘凤苞却着眼于庄子的讽刺艺术,评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南华雪心编》)。金圣称其为“天下第一奇书。”鲁迅先生则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其文汪洋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郭沫若则进一步评论说:“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谈《庄子》;研究中国的文学发展,也不能不谈《庄子》;而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尤不能不谈《庄子》。这不仅是因为“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也不仅是因为《庄子》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而是因为用今天的小说观念反照《庄子》,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对于“小说”的诠释,《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章,不受任何拘系的艺术想象,已经具有了后世小说的基本因素,基本特征,对于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庄子、荀子等人都有关于"小说"或"小家珍说"的论述,这些言论所针对的虽还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是后世小说观念的源头,故梳理它们的所指及其所暗含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与大道相同的小道,所指向的是道家之外的其他家学说,也就是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各家学说均是小说;而子夏、荀子等儒家诸子则认为除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派别都是"小道"、"小家珍说"、"邪说"或"异说"。可见,先秦诸子在论及小说时都指向的是自己所信奉的学说之外的其他各家学说。故先秦时期所谓的小说,是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所形成的,是各家互相批判和攻击时所用的、带有鄙夷色彩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整体象征、浪漫而荒诞的寓言言说,驰骋想象,自铸新词,运用典型与意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新文体——自恣适己、仪态万方的“庄周体”。这显示了庄子文学意识的先觉、文学创造精神的崛起与文体的自觉。鲁迅称《庄子》一书“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是就其文学的发现与文体的创造及其在汉文学史的创造性贡献而言。  相似文献   

11.
“是真的”与“真”——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与“真理”在中文字面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文章强调要用“真”而不是用“真理”来理解西方哲学中的“truth”,一是因为它的字面意思主要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二是因为西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所谈论的是同一个东西,而不是不同的东西,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理解和解释的不同。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乃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而不是“真理”。这里实际上也存在着中西哲学的重大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战争多发期。作为战略枢纽的汉中,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军事争夺的焦点。在对汉中的争夺中,各军事集团经常将强制性的移民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以赢得战略主动权。这一政策的普遍运用与此时期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地域不断延伸、人口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亦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该时期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移民政策的精准实施,对于增强各军事集团的战斗力,巩固防御、保障战争后勤供给、削弱对方实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战争多发期。作为战略枢纽的汉中,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军事争夺的焦点。在对汉中的争夺中,各军事集团经常将强制性的移民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以赢得战略主动权。这一政策的普遍运用与此时期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地域不断延伸、人口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亦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该时期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移民政策的精准实施,对于增强各军事集团的战斗力,巩固防御、保障战争后勤供给、削弱对方实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辨析和厘清英文词“truth”的三重含义入手: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语句体系),由此区分了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前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真的语句,后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还演绎出了三个很平凡的命题:只有一个真概念,但有许多的真理,真理常常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留下一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能否协调?如何协调?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对于意义和真之条件的表述误导了人们将其视为真之条件的意义理论的倡导者。弗雷格并没有将句子的意义等同于它的真之条件。他的意义理论基于组合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句子的意义如何由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组成。他的意义理论因此完全独立于他的真之理论。  相似文献   

16.
意义和真理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语言哲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构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主线。意义与真理的关系的诸多观点,大致可以划归成两类:一类主张意义与真理的同一,另一类主张它们的分离。在梳理语言哲学中意义与真理之争的两种对立观点的基础上,探讨斯特劳森的意义——真理观。结论认为,斯特劳森虽然没有彻底否认意义的真理论,但他强调意义的主观属性,主张意义使用论,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张意义和真理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近似正确的反映。任何真理的认识都具有'近似性'这一本质属性。'近似性'与传统意义上的真理相对性具有根本区别。因而,这一理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哲之争由来已久。诗在时间上先于哲学,但在哲学诞生后,它的合法性却要用真理来检验。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对真理的理解虽有不同,但是无论哲学是以诗无真理非诗,还是以诗含有真理为诗辩护,都反映出了哲学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有着共同的政治情结。  相似文献   

19.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不仅真理是发展的,关于真理的哲学理论也是发展的。为推进真理观哲学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国际哲学界就真理观问题争论颇多,但如下一些哲学疑难尚未得出明确结论:1.“正确的数学”究竟是什么?2.理论与事实一致性可以作为真理的定义吗?3.语意真理是否具有独立性?本文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