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康 《河北学刊》2004,24(6):24-30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30~ 4 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 ,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 ,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 ,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 ,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 ,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 ,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 ,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科学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兴科学思想,它以系统性、非线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科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经典科学稳定、秩序、线性的还原论思想.当代公共行政学正在经历变革和发展,新公共管理与治理理论体现了公共行政学新的科学范式,其实质与复杂性科学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理.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公共管理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探讨将复杂性科学用于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复杂性科学可以为推动公共管理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研究方法,并扩大公共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因此,对复杂性科学视野下公共管理的未来重要研究领域的展望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科学革命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杂性科学革命实质上是演化科学的革命,演化经济学的先驱也是复杂性科学革命的先驱。从方法论角度把复杂性科学定义为整体论科学是不全面的,整体论只是复杂性科学的层级因果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目前复杂性科学流行的做法不同,演化经济学需要发展自身的复杂性研究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应用数学、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模拟只是其经验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由更复杂的方法即历史的、比较的、制度的和解释学的方法所构成。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科学革命为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但借鉴其成果必须从经济实在自身的复杂性出发。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性研究视野里,科学既不是统一的,也不是完美的,更不是只有一种科学可能性.我们的科学仅仅是我们的科学.论文以假设存在地外科学的假说的复杂性解释,反推地球科学的杂多性和非唯一性,从而论证了科学存在多元形象.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为我们从事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与方法.迅速发展中的高校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有一系列复杂性特征.高校应超越传统还原论方法的局限,遵循复杂巨系统、复杂性科学的规律,重构高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是最近几十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股崭新的科学思潮,传入我国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运用复杂性科学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则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厘清和揭示复杂性科学的内涵,类推比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科学"和"发展"的角度,诠释了复杂性科学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传统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本体论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哲学世界图景产生了重大改变;在认识论上,对传统哲学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冲击;在方法论上,复杂性科学与传统哲学思维及其研究方法存在很大差别,科学家们采用了很多与传统哲学方法不太一样的方法,拓展了哲学方法的领域。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既对科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冲击,需要哲学家对复杂性科学产生的各种哲学问题做出哲学回应,同时也需要哲学工作者对其中的哲学思想及时加以总结、归纳,以丰富我们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意识对历史规律的理解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困境,以致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难解之题。20世纪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似乎对此问题的解决透露出一丝曙光;其对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等世界特征的本体论地位的确立,好像为走出近代意识造成的困境提供了可能。但是,就科学自身的本质而言,复杂性科学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近代科学,探寻世界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仍旧是其本然的使命。正因为如此,复杂性科学并未改变理论本身的决定论特征。所以,试图以复杂性科学来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问题依然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以复杂性科学相关原理考察德育,发现德育系统运用不良使德育效果不佳.因此,应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一体化德育系统,确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不断提高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库恩的科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谨 《江汉论坛》2006,(3):47-50
托马斯.库恩,是美国20世纪科学哲学向科学社会学转向的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家的典型代表。他通过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如“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共同体”、“词典”等来探讨科学革命和科学发展的动态规律。他认为,范式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单位;科学及科学知识的发展是一种整体性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是科学语言的变革;不可通约性是理解科学革命的中心概念,它的实质是不可翻译性。由于受自身诸种条件的限制,其科学发展观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是我们必须加以认识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复杂性"界定的困惑,昭示了复杂性问题探索的特殊性.其中,对复杂性问题的隐喻式描述成为对其探索的开放式、引导性解释,而自组织式行为主体的应对倾向于对复杂性问题的策略性回应.由此,复杂性问题的认识与应对凸现了科学认识论融贯确定与不确定、必然和偶然的后现代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生态省的特征和山东生态省建设的复杂性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复性科学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山东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构建山东生态省的法制、社会、组织、政策、科技和监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北方论丛》2017,(2):110-114
莱布尼茨具有比较丰富的复杂性思想和实践,但这一贡献长期以来被人忽略.莱布尼茨的科学观是理论性科学与经验性科学相结合的“一般科学”,他奠定了德语学界的科学范式.莱布尼茨是动力学这门学科的创立者,他还根据活力原理制造了一种重力平衡绳.莱布尼茨在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术实践经验,肯定了灵魂相对于形体的突现性和下向因果力,提出了包含着许多子系统的前定和谐系统;并且他还在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种风车一水利循环系统.莱布尼茨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控制论思想,并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转向的风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莱布尼茨的科学研究纲领,这一纲领也是人类认识存在本身的必然途径,也是近代科学之所以兴起的原因,同时也是复杂性科学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内在根基.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问题产生及复杂性问题应对的双重语境分析将凸现复杂性问题的历史探索所昭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现代表达方式,即复杂性问题的科学认识论和后现代文化的双重旨趣.复杂性产生的科学发生论内在理论根据就是不确定性理论的证明.如果说与简单性的对比反映了复杂性思想的否定性界定,那么科学发生论的境域分析就构成了复杂性问题产生的肯定性界定.复杂性问题所反映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还原性为后现代文化学者夸大发挥,成为后现代思想的方法论根据,但复杂性问题的发生史表明复杂性问题的解释内在地具有后现代文化特性.特别是复杂性问题的应对构成了后现代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创新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命题。一是创新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从二产为主型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相协同的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创新发展是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孕育着的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实现快速的崛起。三是创新发展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关键技术的自我供给率,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与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斗争告 诉我们: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理性精神已成为当 今文明社会的主流,但是,只要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存在未知领域,愚昧迷信就有它存 在和滋生的土壤,这也是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能够得逞于一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思 想理论界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用科学理性战胜愚昧迷信。  相似文献   

20.
马海 《北方论丛》2013,(1):49-53
科学思潮是中国现代诗歌思维方式转换的时代因素.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诗思由重直觉性向情与理相结合转变,由倾“虚”向倾“实”转变,由偏于“字”思维向偏于“句”思维转变.探究科学思潮对新诗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诗歌的理解,因为科学思潮对诗歌的影响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汉语诗歌又面临着科学的再一次冲击.现代科技对诗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密切关系的分析,不仅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探究到新诗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洞察到这种变化对新诗形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当下诗歌的流变及其形式选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