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馈寻求行为对员工与组织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过度的反馈寻求行为也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之内便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目标设置理论与角色清晰度理论,通过443份有效样本,探究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向上级反馈寻求行为与向同事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前者为倒U型关系,后者为正向关系.员工目标承诺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目标清晰度正向调节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目标承诺之间的关系,过程清晰度则负向调节员工目标承诺与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为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念源于佛教,强调有意识地接纳和活在当下,对个体行为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正念领导力是指领导者表现出的自律、内省、真实、精简、专心等品质,能够提升员工认可度与领导效能,并且促进组织变革成功。这体现在正念领导力对组织变革阻力的削弱上。正念沟通能够有效消除员工对组织变革的不理解、不信任和不喜欢,增强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支持度。在组织变革的意识期、试点期、实施期、融合期、平稳期,正念领导力各有侧重,促成组织变革,能够将组织变革成果转化为组织文化,保障组织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燕红  廖建桥 《管理科学》2015,28(2):126-136
领导掌控着组织的资源,其态度和行为对新员工能否顺利社会化起关键作用。基于真实型领导和员工反馈寻求社会化理论,探讨团队真实型领导、反馈导向对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和社会化结果的影响。纵向选取53个团队中304个入职9个月内的新员工为调查样本,运用多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真实型领导和反馈导向正向影响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团队真实型领导显著正向调节反馈导向与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在高团队真实型领导水平下,高反馈导向的新员工表现出更频繁的反馈寻求行为;团队真实型领导与反馈导向的交互作用通过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对角色清晰度、社会融入度和工作满意度3个社会化结果起间接积极作用,表明团队真实型领导可以促进新员工有更多的反馈寻求行为,进而帮助他们成功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工作重塑是组织成员能动地重构工作任务、关系边界的积极行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描述,组织情境中存在着工作重塑传导效应,即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产生影响,特别是授权型领导风格能够正向强化领导者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重塑的积极效应。基于这种工作重塑传导机制,领导者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工作重塑,为员工工作重塑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组织愿景对员工工作重塑实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外部环境日渐复杂,新一代员工自我意识觉醒,信息化工作模式扩展,企业传统管理机制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越发有限。利用员工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前摄性行为提升其自身创新绩效的管理路径有望成为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实力的新方法。研究以国有科技型组织中的知识员工为样本,以主动反馈寻求行为为中介,探索前摄型人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前摄型人格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监测)完全中介前摄型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管对创新的支持正向调节直接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创新性同事的存在正向调节间接反馈寻求行为——监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俊  储小平  汪林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31-38,58
效忠主管一直是华人组织经久不衰的议题,尽管已有文献认为员工效忠主管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绩效,然而关于效忠主管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却并未得到系统的阐释。本文以14家企业的360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效忠主管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员工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效忠主管对员工工作绩效、反馈寻求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在效忠主管与工作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另外,员工的权力距离负向调节了效忠主管与反馈寻求行为的正相关关系,即员工的权力距离越低,两者的正向相关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7.
组织沉默是指员工有意保留自己对组织存在的问题的观点和感受,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影响组织沉默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是影响组织沉默的主要力量。文章从领导者的理念、行为以及品德修养三个方面阐述领导者对组织沉默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组织沉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员工建言是组织发展的持续动力,领导者对员工建言起着关键性影响。领导禀赋、领导行为、领导情绪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员工建言。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从不同视角对领导因素影响员工建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员工个体层面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权力距离倾向,组织层面的领导者个人倾向分化程度、组织公平氛围等也会影响员工建言。因此,当今领导者应提升自我效能感、构建与员工的良性交互关系、实施变革式领导、提升组织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对组织变革认同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忞歆  龙立荣 《管理学报》2009,6(5):595-600
通过对25家科技型企业的36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变革型领导风格与员工对组织变革认同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风格对组织变革过程和组织变革认同感都有显著的正效应;组织变革过程对变革型领导风格与组织变革认同感关系有一定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在组织变革时期是一种有效的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0.
领导是组织变革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研究探讨了领导愿景连续性对组织变革准备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通过对企业214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领导愿景连续性对组织变革准备有正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两者之间有中介效应,变革沟通质量对领导愿景连续性与组织变革准备的作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组织领导在带领组织公民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通常会面对两类性质差异很大的组织公民行为,即顺从型组织公民行为和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顺从型组织公民能够主动遵从组织规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其行为基于理性认知驱动,是对社会文化和伦理规范的反映。挑战性组织公民能够主动思考,突破常规,推动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发展,其行为基于情感直觉驱动,是对个性情感理论和社会价值的反映。鉴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双向路径,组织领导者应实施精准化的差别激励,促进双重组织公民行为的有效融合,注重员工入职甄选,全面提升团队绩效和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研团队的产出具有高的理论创新与知识含量,组织正式权力的影响作用较弱,这些结构特征对其领导者会提出多重的行为要求。本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资助的科研团队进行了配对问卷调查,分析其中的变革型领导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团队沟通和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效应,领导者的个体能力决定其行为有效性,而组织公民行为和团队沟通在领导过程也具有中介作用。以上结论对于科研团队领导者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肖金岑  程豹  罗文豪 《管理评论》2023,(10):205-217
基于“涓滴”效应框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文构建一个“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员工”逐级影响的多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不道德行为的“涓滴”效应。针对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收集了87个团队共450名员工的多时点上下级追踪配对数据。研究表明: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在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上下级社会交换正向调节了下属的学习效果。本文丰富了不道德行为在组织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同时也启示领导者“以身作则”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贡献、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企业信息化实施与组织变革之间的关联性,为其成功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论,信息化的一些模块与组织变革的某些要素存在显著相关性:?财务信息化与组织流程变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②ERP实施与组织文化变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③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结构变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模块的选择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以保证信息化与组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精英员工能力与业绩突出,为单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成就在个体特质、个人修养、认知局限、知识沉淀等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诱发精英员工的傲慢心态。这会给领导者造成权力与地位威胁,使领导者将精英员工视为"圈外人"甚至是敌人,引发领导者的辱虐管理、排斥、打压等消极反应,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精英员工的反抗,造成单位内人际关系恶性循环,对单位发展造成恶劣影响。鉴于此,领导者与精英员工需要对自身行为与心态进行调适:领导者应实施包容策略,培育与完善包容型领导风格,充分信任精英员工,对精英员工宽容与约束并存;精英员工应实施忠诚策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加强与领导者的情感沟通,加强忠诚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组织来说,领导更替是重大的变革事项,直接影响组织平稳与绩效,领导者特别是履新领导应对组织变革有清晰认知,积极调整领导模式,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促进组织发展。间断平衡理论较为客观地对组织变革过程进行了解释,能够为履新领导开局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一、间断平衡理论的内涵最早提出间断平衡理论的是生物学者,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里奇在达尔文渐进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系统中存在一种由偶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员工将其工作角色外的行为,如主动变革行为,视为其角色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主动变革行为是指个体通过自愿的和建设性的努力来影响组织功能改变的行为,属于一种挑战性的组织公民行为。尽管以往研究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主要聚焦于正式垂直领导和个体因素,鲜有研究关注团队情景因素对其的作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以69个部门和262名员工的配对数据为样本,本研究考察了共享型领导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共享型领导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有积极影响;(2)主动变革行为的角色定义与和谐工作激情会分别中介共享型领导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之间的关系;(3)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会分别调节共享型领导与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与和谐工作激情之间的关系,领导-成员交换质量越高,共享型领导对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与和谐工作激情的积极作用越显著;(4)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会调节共享型领导通过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间接作用,领导-成员交换质量越高,这一间接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视角,以我国西部34家企业就职时间低于一年的新员工为样本,考察反馈寻求行为频率影响组织社会化程度的内在机理,以及定量与定性工作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频率与其组织社会化程度正相关,工作经验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随着时间进程的变化,定量工作经验的调节效应消失,定性工作经验持续发挥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政治技能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年来被研究者广泛关注。从员工反馈寻求视角探讨中国情境下政治技能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对当前中国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政治技能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还能通过增加员工的反馈寻求行为间接地影响员工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中国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趋势,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在安徽大学召开了第9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本届论坛以“应变局·迎挑战·促发展:后疫情时期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变革”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就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领导力与领导行为、远程办公情境下的员工行为干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变革与能力建设、组织韧性与组织免疫力、员工工作行为与绩效等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后疫情时期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变革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