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歌“理”“趣”的成因) 诗歌“理”、“趣”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前面列出的一些观点,均属诗歌“理”“趣’的宽泛内容。因为诗为心声,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社会人生的感慨。我们在欣赏各式各样的优秀作品时,也就自然受到诗歌内容的感染和理  相似文献   

2.
引证书法理论典籍 ,叙说“一笔草书”的来历、特征、艺术精神 ,以此艺术精神阐发王夫之以诗人思想感情为主导、强调诗意提炼、诗歌乃充满生命活力、生动完满的艺术整体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记录人类情感的符号,是最纯的文学作品.阅读诗歌是培养纯正艺术趣味的根本途径.在诗歌阅读这种艺术认知活动中,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媒介,把握艺术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同作者产生共鸣.诗歌语言具有含蓄、凝练的特点,运用“置换法”可以更好地突破语言的障碍,充分感受诗歌作品的美,从而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历史题材作为直接的吟咏对象,从而表达诗人某种见解与观点,寄寓诗人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十一说:“(咏史诗)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这里所说的“怀抱”,既包括诗人寄寓于历史题材中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诗人对历史题材中人物与事件的某种看法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使用了大量“人”意象,构成了其区别于别家诗歌的重要特点。这些“人”意象是其哲思和诗意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他用诗的语言展示了对儒释道三个文化层面兼容的认识,同时展现了自己儒释道兼容认知的思想感情,且将这种情感认知内化为个体主体精神,并在更高范畴上与中国哲学的知情意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以力求实现情感与意志的超越,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歌中,“玉壶冰”是一个较为常见而又颇能引人入胜的意象。提到唐诗中的“玉壶冰”,人们往往会想到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除王昌龄外,唐代还有不少诗人曾在诗作中使用过“玉壶冰”这一意象,分别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并显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魂中之魄、千百年来,它孕育了一代代文人骚客,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历代诗歌中折射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中华民族心灵史、奋斗史的显现。探讨历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以现代意识反思人类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旨在展现民族传统的继承与膻变,建构一代富有现代意识的爱国情感。中国历代诗歌爱国主题的内涵,就其实质而言,是对祖国利益的关心和维护。由于“祖国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一代文豪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鲁迅的诗歌,在国内外诗坛上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鲁迅诗歌是爱国主义的大 鲁迅虽然“出身于士大夫官僚家庭,但是由于母亲出身于农家,所以从小就和广大农民的‘野孩子’混在一起,”受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从而奠下了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寻找富于表情的色彩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之一.现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色彩各有其不同的特殊的表情颜色本身能有力地表达感情.在中国古代,祭祀用以表达人们的感情和理想,不同颜色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  相似文献   

10.
在李贺的诗集中,有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这组马诗以取材之丰富,构思之精巧,联想之新奇,寄托之深远,尝为读李贺诗的人所乐道。以马为题材的咏物诗,在历代的作家中是不乏其人的,但是李贺竟能以五言绝句的短小形式,写出了如此之多而又各具特色的诗歌,“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王琦《李贺诗歌集注》),这确实是李贺呕心之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李贺的《马诗》创作,能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马”既写出了“马”的个性,又描绘出了马的  相似文献   

11.
孙原湘性情诗论主要包括2个方面:主张诗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追求真我的展现,这与袁枚较为相通;其性情论又不脱儒家伦理道德之囿,这一点与蒋士铨更为接近。孙原湘之实际创作与其理论主张是基本相吻合的,只是其理论上虽处于袁枚与蒋士铨之间,实际创作则偏向于袁枚一方。其诗展现更多的是诗人一己之情, 多有性灵之风。在伦理道德内容上,其诗所表现出的并没有诗论所强调的那么重,而是较为开通。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旅游审美境界,是由悦耳悦目的体游之境至悦心悦意的神游之境达悦志悦神的醉游之境,渐次递进,逐步深入的.悦耳悦目为第一重境界体游之境的特征,属有我之境;悦心悦意为第二重境界神游之境的特征,恰处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间的跨越;最后的悦志悦神则是第三重境界醉游之境的特征,达于无我之境.把李白诗歌旅游审美境界归纳为此三重境界,对于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建设集古今中西之大成,得到了中外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闻一多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英文诗歌,早期新诗试笔即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留学美国使得他更真切、更深入地感知了英美文化、英美诗歌;《死水》对英美诗歌的借鉴更自觉。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又鲜明地体现着对于传统诗歌艺术精华和传统诗学理论的撷取与承传。他的诗歌文学活动构筑了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  相似文献   

14.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一很系统、很有序的组诗,归旨无它,只在“忧思”二字。“忧、思”二字在组诗里反映的情感程度是渐变的,即“忧”的情怀由第一首起的浓烈、沉郁开始,在逐渐地减淡,渐薄;而“思”的追问则在起初的无序、慌乱转为浓厚的玄思与有目的追寻。拙文将在阮氏的忧思历程里对其诗歌创作与哲学思考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5.
陈白沙援诗学入儒学 ,通过做诗呈现其活泼自由的精神追求 ,吐露性情 ,以诗证道 ,自有风韵。他的本体之学讲究自我体悟 ,心与道俱 ,万理一心 ,鸢飞鱼跃。由于他是以诗呈心 ,以诗运思 ,因而不求言说 ,只讲情感体验和操存洒落。白沙心学讲究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觉解 ,但不重视对规范的遵从。它是一种自我受用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6.
苏轼贬琼期间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成就表现在四方面:尚意论的写作学阐释;淡远诗美理想的完善;峥嵘绚烂风格的再张扬;多元审美情趣的表现及其他。因此,贬琼时期是苏轼文学批评生涯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张问陶诗学思想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 ,高扬主体意识 ,破除沈德潜的儒家封建文学理论和翁方纲的作诗规范 ;“性灵诗”必须有创作主体之“天真”与表现对象之“天真”自然凝结为具有“天真”艺术本质的艺术本体 ;“诗发乎情 ,情触乎遇” ,作诗的动因“慨然有感于身世之间” ,这个观点使张诗在抒写性灵之同时 ,能兼及“天下大义” ;主张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但张诗的基本风格是“空灵”和“沉郁” ;崇尚“天才” ,但非常重视创作主体的修、养、炼。  相似文献   

18.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骨干人物。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白话新诗,还积极探讨诗歌理论。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完美的演绎,既贯穿着"捉住现实"的精神,也不断地创造着诗歌的新形式。他以自己丰厚的诗歌创作实绩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增添了光彩,也为新诗走向大众化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相似文献   

19.
纵观王阳明一生,始终与诗赋相伴,从存世诗文来看其文学成就确能颉颃当时名家。王阳明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他从立德角度对文学进行思考,反对着意安排组织的偏重形式的创作之风,主张恢复关注受众特点的诗教传统。王阳明的文学实践活动是其心学形成过程中的推动力量之一,当心学成熟后,再以心学反观文学,进而形成其对文学的理论见解,对其创作产生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羽论诗,唯标"兴趣",以"兴趣"作为审视诗歌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兴趣"说也是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概括。本文从"兴趣"说的含义、"兴趣"的获取途径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获得最接近严羽本人观点的"兴趣"说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