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苗族民间传承文化看蚩尤与苗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蚩尤与苗族族源的研究关于苗族历史,过去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记载,汉文献对明清以来的苗族历史记载还稍多一点,但对古代特别是远古的历史记载很少。然而,苗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历史资料(神话、传说、祭祀、信仰、歌舞、服饰及各种习俗)却记载得很丰富。这是苗族古代文化“遗留物”、“活化石”,是研究苗族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把苗族历史源头追溯到“三苗”和蚩尤九黎时代。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民间文化传承资料能不能印证历史?如何运用这些资料来说明历史?我们认为,民间传承资料不完全是信史,它们在传承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从盘瓠神话的产生、盘瓠神话和蚩尤的关系以及盘瓠崇拜遗俗和文献的记载等,试论盘瓠神话与苗族族源的关系。一、盘瓠神话的产生盘瓠神话的产生,早于蚩尤、三苗的传说。按其产生的年代,盘瓠神话应是原始母系社会或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而蚩尤、三苗传说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代。盘瓠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相似文献   

4.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相似文献   

5.
溯源炎黄、蚩尤及其关系,论证蚩尤是苗族的先人及其影响,探讨蚩尤被历史遗忘的原因以及重新评价蚩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文化与苗文化的交流融汇的角度入手,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苗民崇尚“三”的原因,指出了“三生万物”是苗民的宇宙观。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发现一切事物的生成都与“三’以及与“三”的倍数有关,“三”无所不包。因此“三”逐步使苗族先民产生敬畏的感情,视之为至高、至大、至美的孕育万物的神秘之数,而深深地刻印在苗族先民的脑海里,形成了“三为万物之本”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7.
基于苗族文化的“无字”特征,有关苗族古代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状况的描绘和记叙,就无法通过书面物质体裁来实现,给苗族传播和保存自己的历史史实增加了困难。然这种“无字”的文化环境,反过来亦刺激了苗族口头艺术和人体艺术的发展,他们以民间文艺的形式保存了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料,将自己民族在时间长河里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先辈们的光辉业绩,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教育子孙,昭示后人。苗族舞蹈,即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丛书,它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具有丰富的内容。苗族舞蹈不仅将其先民的生活、劳动情况作了直观的物态反映,还以蕴含深厚的神话传说形式进行了形象描绘。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有着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神话传说内容都有  相似文献   

8.
苗族民间文学是苗族先民生活的再现,蕴藏着苗族古代社会发展的诸多信息,其中包括苗族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苗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吴一文、覃东平撰写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①是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丰富周全的内容自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被“发现”的那天开始,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从1896年苗族古歌第一次见诸文字记录到《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立项(1996年),正好是一百年。可以说,《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现,是一百年来的资料搜集和研究的积淀,是积大成之作。首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提到了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l.R Clarke)1896年在贵阳记录黄平苗族…  相似文献   

10.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神灵崇拜是苗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万物有灵的苗族来说,当他们寻根问祖时,认为枫香树、鸲鹆鸟、盘瓠、蝴蝶妈妈、姜央与他们的祖先有关,便创造了一些祖神的形象。当他们感恩图报时,认为牛、枫叶、芭茅草、竹、石给他们带来了福祉,便创造了一些物神对他们进行崇拜。  相似文献   

12.
苗族节日文化的心理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丰富多彩的苗族节日文化,是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苗族节日文化的调查研究,探讨 了苗族较独特的性格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苗族银饰,向来被视为苗族人的象征物,始终与祖先崇拜、苗族人信仰相关。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闻名遐迩,尤以施洞苗族银饰为著,并被公认为"造型最为华丽、工艺最为精湛"。施洞的历史是施洞银饰成为财富象征的重要条件,它预示着苗族银饰作为财富在固定女人之间的传承。银饰对于施洞苗族女人的意义在节日与婚嫁中尤为突出,它既是互惠的物、给予同时保留的权利,亦是灵魂和情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试论湘西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大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以宗族为祭祀单元;二是跨宗族的个人交往不得与本宗族的信仰互相冲突;三是个人的社会生活也必须与宗族信仰合拍;四是个人荣誉感来自于本宗族的宗教信仰并与本宗族信仰相关系。一般说来,不管是在哪一方面,苗族信仰都强调要对得起宗族的祖先,不要冲犯祖先神。我们可以从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上看到苗族的图腾祖先崇拜意识的投影。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民间苗文造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政府为湘西苗族创制出了一套通用的拉丁字母苗文。这之前,湘西苗族没有一套通用的苗文,但在民间,曾经创制过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老寨苗文和速写苗文共5种用于书写湘西苗语的民间文字。其中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和老寨苗文四种属于汉字式文字,速写苗文属于汉字式字母文字,它们各在一定的地域和范围内运用。构形上4种汉字式文字以方块汉字为基本构形,互相之间有同有异;速写苗文属仿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创造的一套符号,而非方块汉字。造字方法主要有假借、形声、会意、类推和注音法。  相似文献   

16.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源远流长的苗医药及其文化,对现代苗医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行医用药理念,效果明显甚至有特效的医药方,广种药材的习俗等对苗医药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和积影响。而医药方秘不外传、医药师之间相互保密、闭关自守的传统做法以及至今仍存在的"巫医合一"现象等,则对苗医药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和...  相似文献   

17.
清代苗官制对苗族神判权威性合成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疆尊神白帝天王的神判权威性合成要素之一为苗民与日俱增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观念。乾嘉苗民起义逼令清廷改施“以苗治苗”之策及设置苗官制。苗官对苗族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蕴酿并激活了苗民的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的新情状,促成了神判权威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苗族斗牛文化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苗族斗牛 ,特别是黔东南苗族斗牛 ,以惊心动魄的牛与牛相斗区别于西班牙的人与牛相斗而闻名于世界。其具有五大优势 ,既是黔东南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又是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苗族精心挑选斗牛、细心饲养斗牛和惊心动魄的斗牛 ,为苗族斗牛文化三要素。须唤醒民众文化意识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进一步抢救、保护和继承发扬民族斗牛文化。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嘉时期湖南溆浦人严如熤所著《苗防备览》,是一部有关“湘西苗疆”历史进程、民风民俗、治策方略的私著地方志。全书共八册二十二卷,包含舆图、村寨、险要、道路、风俗、师旅等14门。虽然此书卷帙浩繁,但其内容具体而言可依题名“苗防备览”四字分为三大主题,即:第一,基于作者本人的实地调查与感受,对“苗”族群文化特征及分布地域的认知与界分;第二,在此基础上对湘黔苗疆历史的梳理与苗疆“防治”对策的张举;第三,也是就是全书的主旨与目的,为“后之有事苗疆者得有稽考,用备采择”的“备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