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与超领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思想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思想方法中国思想理论的产生、演进和更新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社会的历史机制中国重要社会变动的历史边程、规律及其对思想体系演进更新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构成、内核和精髓及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创造性阐释中国现阶段的主要思想困惑和社会问题,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在当代“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教育部批准的南开大学“985”二期工程平台、基地建设项目的一项,于2004年12月立项。创新基地依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社科重点基地,围绕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主题,实施历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和方向的大整合,搭建21世纪新型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大平台。“创新基地”自立项以来,工作开展顺利。2005年成立了基地学术指导小组,完成了5项重点项目和43项一般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策划了“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主题刊物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在《南开学报》上开辟了“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笔谈栏目,“中国思想与社会”网站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也全面启动,这些措施都确保了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所关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化、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丰富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我国著名学者刘泽华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学术理论体系,即从王权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的历史,力图抓住中国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和主题、主旨、主线,揭示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玄机"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密码",清除阻碍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暗礁巨垒。王权批判理论获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前夕胡适首次将西方学科划分的思想引入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以后,以思想史、哲学史、政治思想史之名著书,以本体论、认识论、伦理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的分块法分论一人、一派、一时代思想的方法便成为定式。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就传统思想做学问的学者们才举起各自的旗帜,强调各自学科的独立价值。这种转变也同样发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本世纪初以来,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多是政治思想”的观点很流行,但直到80年代初,除了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人几部著作外,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独立地位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只附属于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和研究成果,但《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九卷本)问世之前,中国政治思想史未有以"通史"命名者。刘泽华先生带领诸弟子在这一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或可以九卷本《通史》为标志,回应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规训1的主要问题。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源起与流派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得以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门在中西思想-学术交汇之际出现的新兴学科,是需要经过规训来获得学术尊严的.它的学科自我规训有四个基本维度:国别辨析、学名定位、历史归类及理论尊严.这样的规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在模仿“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础上,开拓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空间;二是在挣脱范式约束之后,“在中国的”政治思想史被扭转为“中国的”政治思想史;三是凸显中西“政治思想史”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过分强调国家价值或地域范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仍无法成为具有世界性意涵的现代学科;历史还原主义与反历史主义的阐释冲动,一直是妨碍“中国政治思想史”在自我规训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在恪守普世价值的前提下,重新奠立这一学科的规范理论根柢,使“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中国人建立起理解人类共同政治生活的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CLGS)是2006年建立的浙江省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主要依托政治学、社会学、乡村社会史和外国政治哲学的学科队伍与资源,研究中国乡村转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社会组织发展,并发挥跨学科研究、资政研究、人才培养等作用。基地自成立以来,积极利用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需要,先后与浙江省民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存在“照着讲”与“接着讲”的不同取向。前者的学术史取向与后者的“思想”史取向相当不同。但“接着讲”也有不同的取向:有“批判”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研究进路;也有肯定的“接着讲”,主要体现为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进路。聚焦后者,按中国“知行”高度相关的思想结构特征,各偏一方的两种研究路径展现出来:像梁漱溟那样,他接着中国政治思想史而创造性讲出来的思想,直接导向中国的现代政治实践;对牟宗三而言,他“接着讲”中国政治思想史,重点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现代学科主题建构上。两者的偏好不同,分别指向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端点,但共同结构起儒家式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思想史研究是一门认识学科,认识的起点在于认识历史,而目的则是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思想史研究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所以可能的前提,是古代思想家与我们有着相同的道德诉求,如何实现优良的社会生活是人类恒久的思想主题。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在遵循历史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有充分的现实关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应该避免复古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2004,(4)
本刊讯  5月 ,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京举办“2 0 0 4年北京大学文科论坛·哲学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者指出 ,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利于一个学科利用其他学科作为研究手段 ,而且有利于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应把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改革联系起来 ,为哲学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稳固的基础。  本刊讯  5月 ,“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 95周年暨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这次会议。学者们指出 ,身为 2…  相似文献   

16.
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思考和理论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具体化研究范式,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论则有助于建立微观视域与宏观视域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孙正聿教授应邀对上述三篇文章进行了点评,他既充分肯定了他们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认为无论是提出和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还是分析和阐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其理论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样包括许多亟待深入思考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8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课题组、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协办的"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15年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智奎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