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资源和低碳经济发展现实,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经验,制定一个专门的低碳经济法规,并用其来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地方立法宏观理念和微观制度上进行构想,以期为地方立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而且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发展生态农业意识;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保护生态,改善发展生态经济外部环境;培养人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进而环保税制问题日显突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状况,指出税收政策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而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对发展鄱阳湖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够强大、范围不够全面等缺陷,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完善现行税收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观念和生态经济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新形势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应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教育功能,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十二五”时期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中提到,要全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环鄱阳湖生态区精品线路,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赣鄱文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必须顺应潮流,结合鄱阳湖自然资源特色和文化内在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特色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以鄱阳湖生态区独特的自然、人文优势为基础,分析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润辰 《老友》2010,(4):49-4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不仅要有科学发展的经济,还要有繁荣和谐的文化。要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英语文化建设,它要结合国外的文化进行研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文化,这里单纯研究语言文化,而不涉及政治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西省绿色崛起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人才需要,首先介绍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其特征,介绍江西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江西省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江西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便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实现更好地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出效率逐年提高,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如区位优势日显突出,省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规划》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发展方向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农地流转,二是努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相似文献   

11.
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际,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生态与可持续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较弱且县域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以及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对县域经济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和文献资料,统计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时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本区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与发展模式的构想,以期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湖区畜牧业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经济建设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于受自然不具内在价值、片观追求经济增长及科技万能论的价值观影响,在实践中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反主体效应。生态经济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整体主义伦理的整体有机论,生态主义的价值观和整体主义思维。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选择,中国新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及其结构功能构建,关系到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其科学规划,有助于强农惠农制度体系的规范和驱动资源要素向农村优化配置,体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对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和全局把握。本文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跟踪先进复杂科学管理前沿的总体思辨,反思我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提出及其科学问题的系统化研究途径,试图从信息科学、协同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支撑方面探索新农村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05—2014年进行测度和评价的基础上,应用耦合度模型对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4年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在多数年份实现了投入和产出的最佳状态;甘肃省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较高,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论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维护和确保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江西全省乃至长江流域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农田渍害、农田鼠害、农田结构不合理、血吸虫病依然严重,以及贫困人口多、农民素质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作者认为,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二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三是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四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五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2)加强水利建设;(3)调整农业结构;(4)提高农民素质;(5)增加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口过速增长和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原因,江西鄱阳湖区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等区域性的环境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对鄱阳湖区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基于"公地悲剧"的启示,本文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角度探讨造成鄱阳湖生态恶化的社会原因,探讨从产权界定、理清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的治理方案,继而解决鄱阳湖的生态恶化问题,最终从制度上解决鄱阳湖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文章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对浙江省各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最后,从加大财政投入、实现网络普及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