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电影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乡土写实主义时期、新浪潮时期、寂寞探路期。从总体上看,这三个时期奉行的均是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其中,台湾独立发展的电影类型"青春电影"严格地说仍应从现实主义视角解读。台湾电影的未来则在于继续遵循现实主义创作路线,最终融入"华语电影"的大构架之中。  相似文献   

2.
谜题电影是本世纪初形成的新兴电影类型,国外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国内学界无人关注,华语谜题电影更是无人知晓。华语谜题电影以元语言冲突与互补形成叙述漩涡,主要具有三种情况:结构性叙述漩涡与"分叉情节"、对比性叙述漩涡与"结局翻转"、干扰性叙述漩涡与"过度自我干涉"。华语电影以叙述漩涡建构谜题的多样性,体现出华语电影在叙述技巧上的日趋成熟和华语谜题电影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相似文献   

4.
在重建抒情与言志的概念基础之上,从传统诗学的角度观照早期华语电影,可以看出它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段,在主题上则继承了中国历代士人言志传道、关化天下的政治操行.因此以仕人电影与情节剧模式为核心特征的早期华语电影的美学倾向不仅提高了后世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而且成为了华语电影区别与其他国别电影的显著之处.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在全球化时代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华人共同的视觉经验,构成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彰显着民族性、本土性的华语电影如今面临全球传播的困境:面对"他者"的评价与判断,要想保证华语电影的特点并且实现跨区域传播就必须采取一些普适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周笑 《东岳论丛》2011,32(6):73-82
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考察华语商业电影的跨境传播是一个有趣的尝试,可始终兼顾到个人文化教养与集体文化偏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电影产业中非物质化的精神特质与物质化的产业特质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较为清晰地观察到华语商业电影的跨境传播,首先带来的是多元华语文化自身的融合与创新,然后是华语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同质与异质并行不悖的"双重编码"。能否在"双重编码"的同质化过程中确保必要的源文化异质性,很大程度上倚重于华语文化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能否产生并有效保持协同效应,吸引更多在多元文化资本积累上具有优势的影视专业人才,和在纵向一体化及产业规模上具有优势的影视企业,共同来发展和传播华语电影。"合拍大片"和"香港导演"作为现阶段华语电影跨境传播的两大表征,体现的是全球化语境中华语文化符号的真实生存状态。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理论,以规模化制作和经营合拍片的华语电影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跨境生产能力和跨境传播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华语商业电影跨境传播两大表征形成的原因,以及华语商业电影文化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以来,“华语电影”在世界电影产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传布华夏文化的作用日益彰显.海外学者对于“华语电影”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热潮.综观既有的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演进轨迹:20世纪80年代初入研究者视野,产生了一批先驱性的研究成果;到20世纪90年代则逐步走向成熟,专业性的有深度的研究渐次增多;新世纪以来,形成了一种众声喧哗的局面,在包括学科史的重构,导演、作品、明星的专门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政治、经济、民族身份以及产业化等维度多向度展开,基本上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满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尹晓丽 《理论界》2006,(5):134-135
在全球化语境中,当代中国电影民族性重新得到审视。后殖民批评引发的争鸣以及华语电影理论的兴起,可以看成中国电影理论家寻求电影精神的文化血脉,在好莱坞化的世界电影图景中追求中国电影民族品格的理论性突围。  相似文献   

9.
包燕 《社会科学》2012,(6):187-192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现实的呈现,也是媒介建构的结果。以上世纪70年代的《精武门》、90年代的《黄飞鸿》、新世纪初的《叶问》等华语功夫电影为中心,考察影像中的国家形象与时代的互文关系,我们发现当代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经历了政治认同焦虑、物质现代性追寻、文化自信重建的深层嬗变。而新近华语功夫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在理想性意识形态的敏锐输出同时,呈现出现实质感的匮乏。走出刻板叙事,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感的平衡是华语主流商业电影获得有效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打破隔绝的坚冰,电影交流才随之恢复.这一交流从零开始,经过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到合作制片、共同打造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的新局面,其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影产业化程度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且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华语电影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在全球崭露头角。为了更加突出影片的民族性、强调故事发生时的历史环境,导演在背景音乐以及主题曲等的创作中大胆使用民族音乐的元素来配合影片叙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之,民族音乐开始在华语电影中广泛加以运用。以《金陵十三钗》的音乐为例,分析民歌在电影配乐中的运用,并对华语电影通过民族化、本土化的音乐在国际电影市场竞争中获得青睐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华语电影作为一种跨区域、跨资本、跨文化的独特文化景观日益在全球电影文化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世界华语电影美学与文化、市场与产业研究,促进世界华语电影的学术建构和产业化发展,探讨世界华语电影与新媒介、新科技、新市场的互动关系,是摆在当前产学业界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华语电影工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的竞争,是电影产品在传播内容上的深化拓展以及思想与美学主题的进一步整合,伴随着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文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聚合与重构过程。全球化时代,经济与文化高度互动的现实语境,要求通过华语电影产业的品牌化运营,更有效地构造"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的本土文化时空,并能有效拓展东西方互看视阈中的新的文化视野,建构起与大国"身份"和"风度"相符,并具备国际化素质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中国电影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化的管理思维 ,实行既遵守市场规则又尊重艺术规律的宏观指导 ,切实调整民族电影的扶助政策 ,敢于在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条件下 ,让中国电影正面经受风雨 ,健壮自己的体魄。电影必须用企业化模式加以管理和操作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行业格局。要“用最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 ,华语电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而张艺谋的《英雄》无疑是一种极富震撼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电影植入式广告是指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等融入电影内容中,成为电影媒体中的一部分,让观众加深对商品的品牌印象,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间接说服消费者购买的一种广告策略.从最早的电影植入式广告出现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广告手段也日见翻新,在植入意识和表现手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90-94
随着传统电影叙事空间不断突破,碎片化、陌生化的形式主义电影逐渐趋于主流,它开始打破以往时空交叉的电影叙事模式,为当下华语电影带来别样的美学风格,即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万物生长》成功建构具有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以及仪式化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叙事的艺术探索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乡土电影30年,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前行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化发展的历程,从中折射出“乡村”在中国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变迁以及乡土电影的内在要求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在新形势下,乡土电影只有坚持现实主义路线、提升品质、培育市场,才可能实现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聂伟 《东岳论丛》2012,33(1):60-64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经历着快速转型,海外市场成为考量中国电影整体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面对国际电影产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电影依然属于典型的内需型与后发型产业.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国际电影贸易赤字向国际电影贸易平衡乃至贸易顺差的良性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课题.本文尝试提出“泛亚电影共同体”的建构策略,立足海外华裔社群,将视点从好莱坞转向亚洲市场,重点培育区域产业文化链,通过跨国/区竞争合作,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19.
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或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杨红菊  张中全  刘汉文 《兰州学刊》2005,(6):311-313,315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一系列理论论争的基础上,先后树立了追求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旗帜,使中国电影在艺术形态、美学风格、产品结构以及产业体制各方面或调整变革或丰富完善,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仍将是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