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庄不预设美丑观念来判分万物,不以世人所美为美,反对把单一形态的美立为鹄的来加以追求或齐同天下。由此,他们否定哗嚣之美和齐一的美,肯定异量之美和本色之美,突出内在精神之崇高和人格性情之美。可见,老庄非“美”,是要成就大美之天下。这种思想体现出他们对宇宙全体生命的关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调,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心胸,并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领域全方位地奠定了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根本面目。  相似文献   

2.
教学美是时代的呼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发掘美的意识,要善于发现美,并把"美"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便在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时,做到以美扬真,以美扬善,在春风化雨的氛围中实现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中获得美的享受,不断提高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学美     
美即和谐 ,教学美是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和谐运作而使教学呈现美的特征。教学美的特点是立美和审美同时进行 ,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它表现在教美、学美和教学关系美、教学风格美等方面。实现教学美必须从塑造美的社会和美的人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论庄子的"大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美”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 ,它在道家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在庄子美学中 ,“大美”思想与其崇尚自然之道、推崇淡泊无为的人格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美”的思想内涵包括澹然无极、寂漠无为的自然美品格 ,朴素、本真、天全的真美形态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及当代文艺学和美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的理念就必须显现出其民族传统特性与现代文明精神相融合的特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我国民族传统美学观"意象美"应继承和发扬.在遵循设计素描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抽象美"与传统的"意象美"的应用,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我国古典传统艺术造型的某些因素,应用到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中去,逐步完善充实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形式,开拓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价值的影响。生命教育的价值是指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生命教育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可能?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帮助人们实现生命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与超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重塑生命与自然之真,追求生命与社会之善,完善生命与自我之美,向往生命与超自然之圣,从而达到真、善、美、圣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生命的存在性、流动性及人的可教育性,是美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关注生命存在和个性发展是实现美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美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唤醒生命体验"思维方式,走向体验式课堂教学等都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构筑以美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将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雅”作为范曾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是洗尽铅华的大美之境,是纯正古典的“中和”之美,是“去物去我”、引导人类返璞归真,走向和谐之境.范曾艺术上卓尔不群的气质和清峻绝俗的笔墨,是其“雅”之所至.读他的艺术作品,可使你的精神清纯而高华.因此,“雅”在范曾的美学思想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气质,是一种胸襟,是一种豁达,是一种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美是什么"作为一个本体论问题一直在被追问中寻求答案,以至于有不少人对美下定义.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是不完善的,或者是把美等同于美的事物,或者是把美等同于美感,或者是把美等同于两者皆而有之.美属于不可言说的部分,对不可言说的美下定义意味着歪曲了对美的认识.美不可言说,但美显现于美的现象.对美保持沉默即是对美的领会.  相似文献   

10.
美与生命同步诞生后,在人类审美活动的征程中相依相偎,同荣共枯:生命的盛衰存亡决定着美的变化得失;美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奋进前行。自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着美的本质,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自由生命表现在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中,则分别生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由生命是审美活动的轴线和灵魂,审美创造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审美欣赏是自由生命的提升、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师只有具备美的情感,美的感受力,以美的语言再现美、激发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 ,方法灵活多样 ,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美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英语本身包含许多美的因素 :语音、语调的美 ,词汇的美 ,语法结构的美 ,英诗、散文的美等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挖掘这些美的因素 ,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美育 ,使学生不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大山水画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大水画创作资源,其山水地貌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与江南水乡山水的"阴柔之美"具有明显差异。这决定了新疆山水画家在创作时不能采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法,用笔用墨要体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和胸怀。该文分析了江南山水的"阴柔之美"和新疆山水的"阳刚之美"的差异,并着重介绍了新疆北疆的山水特点,以期对新疆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舞蹈教师是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教师本身的内涵,通过舞蹈中的肢体美、教学中的教态美和生活中的自然美表现出来。文章着重从舞蹈教师的自身肢体语言的美及其美育功能对舞蹈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入手,提出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品位、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更知道做人的标准。从而造就一代人格完美、素质全面的舞蹈人才,为我国的舞蹈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美学探索;教学方法力求形式美,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内涵与形式,通过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数学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 ,顺应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在黑格尔的芙学体系中,自然美是作为理念感性显现的艺术美的低级基础条件而存在的,因为它是绝少受到生气灌注.他的自然美不仅包括自然物、人的生物体,还包括社会生活的直接现实的存在.由于作为绝对精神的理念.只能浅近地存在于某些自然物的表面,而对多数自然存在却不能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中.见出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和社会事物中作为依存性的人不能见出独立完整的生命和自由,所以它的美是低级的、有限的,它由此推及到一切自然形态的自然和社会存在.借以达到对于"人类生存的全篇枯燥散文"的批判否定.黑格尔的自然美论不仅是美论,也是一种社会现实批判论.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和思维活动,也是文学创作者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把客观现实的东西化为文学语言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作品则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打动观众,以思想美、情感美和形式美三者的美感联系形成文学作品的审美神经,从而产生了移情、共鸣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审美化是整个语文教学实现审美化的基础.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感性美、理性美、个性美"三大元素的分析,初步提出未来的语文教材应该以"科学化序列、人文化内容、艺术化形式"三大方向,进行审美化体系建构,促进教材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的内容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在抽象的内容背后却隐含着许多圆满的、美丽的结果,这主要包括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理性关。在此我们着重探讨数学教育内容中知识结构的内在美,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利用数学美处理教材。使学生不仅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能领会内在的精神实质,欣赏到数学的内在理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