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一个十分独特的西方式阿拉伯国家。基督教马龙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派别。各派根据“民族宪章”按人口比例分配国家权力。由此形成教派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这种教派结构成为滋生教派冲突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巴沙尔政府执政以来,叙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首先巴沙尔政府以“支恐”而与美关系出现倒退,两国关系在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黎巴嫩问题上进一步激化。但叙利亚在中东战略部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国都力求改善两国关系。但叙以和谈进程、叙伊“准同盟”关系及恐怖主义问题等因素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僵局。总之,叙美关系不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升温,叙利亚反美的长期基调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宁中和 《金陵瞭望》2006,(16):21-23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解决以黎冲突问题的1701号决议得到以黎政府的认可,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5时以黎冲突发生,激烈交火近5周后,以黎双方实硎亭火。以黎冲突过程中,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至始至终的强硬态度迅速获得黎巴嫩普通民众的支持。有关方面的民意调查表明,随着以色列对黎巴嫩打击烈度不断加大,黎巴嫩普通民众在冲突中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真主党在黎巴嫩普通民众中的支持度迅速蹿升,许多原先对真主党立场持观望态度的人转而开始支持真主党。因此,有政治评论家认为真主党正在成为这场以黎冲突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战乱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导致战乱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消除,黎巴嫩今后政局的发展取决于这些原因的变化,因而分析黎巴嫩战乱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一、内部因素——教派之间以及教派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伊斯兰两大教派的矛盾冲突成为中东最引人关注的宗教政治现象之一。作为重要的裂化因素,它不仅严重影响着相关国家的稳定,也不断冲击着整个地区的局势。教派矛盾是历史的产物,它发源于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后,此后持续存在,不断发展,20世纪中期之后呈明显激化之势,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及2010年年底之后的"阿拉伯之春"是四大刺激性事件。当前的教派矛盾,已是中东穆斯林难以治愈的痼疾。就整个中东而言,教派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以教派为掩盖的伊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和民族之争。  相似文献   

6.
在黎巴嫩全面内战期间(1975.4—1976.10),叙利亚通过外交、政治、军事手段全面介入黎巴嫩内部事务,最终确立了对黎巴嫩的军事影响。叙利亚依据自身利益与黎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与外来势力、阿拉伯国家、美苏大国等展开或协调或冲突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前者如:多边安全合作日益机制化,地区安全框架已经形成;多种政治力量在该地区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构;外部“震源”已基本被摧毁;中亚各国提高了国防能力。后者如:世界范围内恐怖势力依然强大,刺激、推动中亚的各种恐怖组织重新活动;各国均存在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总之,中亚的“三股势力”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颜色革命”连续被“阻击”已是强弩之末,地区安全局势虽有波动,但振幅有限。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以来,伊拉克教派冲突与其他冲突互相影响,使伊拉克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场冲突主要表现为逊尼派阿拉伯人与什叶派的冲突。伊战后,激烈的权力争夺是冲突的根本原因,而国家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基地”组织等外部势力的作用及两个教派之间的宗教差异和历史矛盾也是重要因素。教派冲突不可能在短期内予以消除,但也难以演变为大规模内战。尽快建立一个充分体现各方权益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化解教派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是联合国为了制止黎巴嫩内战,在1978年5月建立的维持和平部队.其任务是确保以军从黎巴嫩撤军,恢复黎巴嫩的和平与稳定.影响这支部队的主要因素有联黎部队的中立、联合国清晰的授权、冲突各方的配合、超级大国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巴解组织、以色列、苏联和叙利亚也给维和部队带来了许多困难.联黎部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与多种因素,如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和演变,联合国对维和行动的改革以及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支持与合作.最重要和关键之处在于黎巴嫩问题本身的解决程度.  相似文献   

10.
族群利益与边界政治——海南“熟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黎”是海南岛黎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南岛的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作用。“熟黎”介于“生黎”与州县(省民)之间,成为海南岛上地理、族群和政治三重边界的界标和缓冲带,由此形成海岛由里而外的“生黎”一“熟黎”一省民三级圈层族群分布结构,彰显族群力量消长及其与政府关系的松紧远近。文章从“熟黎”的形成、文化取向、地理空间、族群边界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考察“熟黎”是如何最大限度谋求其生存资源与发展空间的。  相似文献   

11.
“旅美派”及其形成原因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玲梅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1):28-32,71
阿拉伯“旅美派”文学和哲学的成就已为人所注目。从20世纪早期叙利亚、黎巴嫩不利的人才环境着眼,对照美国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可以看出“旅美派”形成的主要原因:旅美派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优势和殖民奴役的强烈刺激,使他们奋发向上;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较自由的政治、宗教氛围,使他们有实现抱负的机会。相反,20世纪初的叙利亚、黎巴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没有给知识分子提供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机会,更不可能提供宽松的思想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2.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recreates the female drama in the Arab World as incarnated by a few heroines during key periods of the Arabs’ contemporary history, in the belief that art imitates reality and also moulds it, as it is changing and becoming. The essay broadly re-enacts patterns of behavior quite typical of the male-female relationships in the Arab World, as they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becoming. Our story unfolds between that of Amina, Naguib Mahfouz’s heroine in hisTrilogy and a few Lebanese heroines who have lived the civil war in Beirut (1975–1990) in Emily Nasrallah’s fiction. In between, we move from Mahfouz’s Egypt, to Tayeb Salih’s Sudan, to T.Y. Awwad’s Lebanon, to Taher Ben Jelloun’s Morocco, and back to Lebanon, making halts during World War I, pre-Nasserite Egypt, post-independent Sudan, the Arab-Israeli War, and the war-torn Lebanon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She received her doctorate in contemporary Arabic studies at the Sorbonne. Her major field of research is modern European and Arabic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差异以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是历史语言学的基础。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 ,从土族语内部方言和亲属语言的空间差异中探索土族语词首辅音f的演变历程 ,认为f相似文献   

15.
安高乐 《国际论坛》2012,(5):14-18,79
"阿拉伯之春"让中东—北非各国政治转型充满动荡和磨难,其原因众说纷纭。本文重点选取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三国作为个案,结合"两枝世界政治理论"的微观参数、中观参数和宏观参数分析阿拉伯巨变的内因和外因。从微观参数来看,以信息革命为主的公民技能革命使中东—北非各国公民技能普遍提高,从而对政府的合法性提出挑战;从中观参数来看,中东—北非各国政府的绩效标准日益不能满足公众更高的要求,导致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赖出现危机;从宏观参数来看,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相互作用,联合国及法国等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中东—北非各国国内问题国际化。在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阿拉伯世界未来前景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清内部营销作用于留任意愿的机理, 找出让农村籍员工自愿留在企业中的途径。收集701份针对农村籍员工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 采用SPSS 21与LISREL 8.7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营销对留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个体-组织匹配程度的不同还会严重影响到内部营销对留任意愿作用的强度以及员工“是走是留”。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相似文献   

18.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9.
对偶线性规划问题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对偶线性规划的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属性,阐述两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用较简便的方法论证其重要性质,揭示可行解与目标函数、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关系,指出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从约束条件较少的对偶问题寻求为另一较简便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